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文献研究评析 | 第15-16页 |
三、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6-18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19-20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二)可能的创新性 | 第20页 |
五、研究方法与资料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概述 | 第22-26页 |
一、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变迁 | 第22-24页 |
(一)从拒绝到有条件接收 | 第22-23页 |
(二)向“同城待遇”转变 | 第23-24页 |
二、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具体改革措施 | 第24-26页 |
(一)取消借读费制度,“两为主”保障入学 | 第24页 |
(二)放宽入学申请条件,简化办理审批手续 | 第24-25页 |
(三)确立就近入学原则,管控收费减轻负担 | 第25页 |
(四)扶建农民工子弟校,实行统一管理监督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成都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实证调查 | 第26-41页 |
一、成都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总体介绍及问卷情况 | 第26-31页 |
(一)样本选择 | 第27-28页 |
(二)调研设计 | 第28页 |
(三)成都市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发展概况 | 第28-31页 |
二、成都市流动儿童义务公平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31-41页 |
(一)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问题 | 第31-37页 |
(二)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问题 | 第37-39页 |
(三)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结果公平问题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失衡的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一、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失衡的外部形成因素 | 第41-42页 |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供给类型单一 | 第41页 |
(二)流动儿童就学集中,子弟校软实力孱弱 | 第41-42页 |
(三)代际传递特征显著,阶层固化比较严重 | 第42页 |
二、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失衡的内在形成机理 | 第42-45页 |
(一)原生文化资本缺乏,科学管理意识较差 | 第42-43页 |
(二)流动儿童家庭惯习差,教育向校外延伸 | 第43页 |
(三)场域影响根深蒂固,家庭教养方式落后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的发展路径 | 第45-49页 |
一、宏观外部保障 | 第45-47页 |
(一)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守卫教育起点公平 | 第45页 |
(二)打造坚实的教育团队,提升子弟校软实力 | 第45-46页 |
(三)破除封建家族式思想,加紧完善法制建设 | 第46-47页 |
二、微观内部优化 | 第47-49页 |
(一)催生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起点水平 | 第47页 |
(二)正视校外延伸教育,拓展教育过程范围 | 第47-48页 |
(三)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 第48-49页 |
结语与讨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