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4页 |
0.1 研究对象 | 第7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0.2.1 “即使”句的归属与分类 | 第7-9页 |
0.2.2 “即使……也……”在篇章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 第9页 |
0.2.3 关于复句套用现象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0.4 研究价值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即使p,也q”复句套用类型 | 第14-27页 |
1.1 “即使p,也q”套用其他关系复句 | 第14-21页 |
1.1.1 “即使p,也q”套用联合复句 | 第14-16页 |
1.1.2 “即使p,也q”复句套用偏正关系复句 | 第16-21页 |
1.2 其他关系复句套用“即使p,也q” | 第21-26页 |
1.2.1 联合复句套用“即使p,也q”复句 | 第21-23页 |
1.2.2 偏正复句套用“即使p,也q”复句 | 第23-26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即使p,也q”复句套用能力及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5页 |
2.1 “即使p,也q”复句套用能力分析 | 第27-32页 |
2.2 “即使p,也q”复句套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即使p,也q”复句套用现象的语用价值分析 | 第35-45页 |
3.1 衬托作用 | 第35-37页 |
3.1.1 衬托原因 | 第35-36页 |
3.1.2 衬托条件 | 第36-37页 |
3.2 强调作用 | 第37-39页 |
3.2.1 强调原因的结果 | 第37-38页 |
3.2.2 强调转折的结果 | 第38页 |
3.2.3 强调结果的不可逆 | 第38-39页 |
3.3 强化作用 | 第39-40页 |
3.3.1 强化递进关系 | 第39页 |
3.3.2 强化转折关系 | 第39-40页 |
3.4 补充作用 | 第40-41页 |
3.4.1 补充深化结果 | 第40页 |
3.4.2 补充说明条件 | 第40-41页 |
3.5 增强主观性 | 第41-44页 |
3.5.1 表明态度 | 第41-42页 |
3.5.2 表达情感 | 第42-43页 |
3.5.3 表达警告威胁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