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 三、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五、研究重难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 第19页 | 
| 六、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2-28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22页 | 
| 二、研究工具 | 第22-25页 |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2-25页 |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25页 | 
| 三、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25-27页 | 
| (一)样本的选定及数据来源 | 第25页 | 
|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 四、数据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48页 | 
|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现状分析 | 第28页 | 
|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在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28-36页 | 
|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29-31页 | 
| (三)大学生专业认同在专业类别的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 (四)大学生专业认同在生源地类别、专业意愿上的多元方差分析 | 第32-33页 | 
| (五)大学生专业认同在生源地类别、专业意愿上的交互作用分析 | 第33-35页 | 
| (六)大学生专业认同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 | 第35-36页 | 
| 三、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6页 | 
|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 第36-44页 | 
|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 四、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 第48-53页 | 
|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 第48页 | 
| 二、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三、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 第49-51页 | 
| (一)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对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 第50-51页 | 
| 四、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第53-56页 | 
| 一、加强专业宣传力度,提高专业社会认可度 | 第53页 | 
| 二、打破家庭专业“包办”,实现专业意愿民主化 | 第53-54页 | 
| 三、优化专业学科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第54页 | 
|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 第54-55页 | 
| 五、加强专业选择的灵活性 | 第55-56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一 | 第61-65页 | 
| 附录二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