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工匠精神的概念解析 | 第16-25页 |
2.1 工匠精神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工匠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工匠精神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工匠精神的内涵 | 第17-19页 |
2.2.1 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基石 | 第17页 |
2.2.2 保持专注——工匠精神的表现 | 第17-18页 |
2.2.3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追求 | 第18页 |
2.2.4 勇于创新——工匠精神的未来 | 第18-19页 |
2.3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 第19-23页 |
2.3.1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传承 | 第19-22页 |
2.3.2 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发展 | 第22-23页 |
2.4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 第23-25页 |
2.4.1 工匠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 第23-24页 |
2.4.2 工匠精神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 第24页 |
2.4.3 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 第24-25页 |
第3章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 | 第25-32页 |
3.1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可行性 | 第25-29页 |
3.1.1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 第25-27页 |
3.1.2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 第27-28页 |
3.1.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理论 | 第28-29页 |
3.2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 第29-32页 |
3.2.1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 第29页 |
3.2.2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 | 第29-30页 |
3.2.3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需要 | 第30页 |
3.2.4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前提 | 第30-32页 |
第4章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32-39页 |
4.1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阶段性成就 | 第32-33页 |
4.1.1 工匠精神走入高校思政课堂 | 第32页 |
4.1.2 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 第32-33页 |
4.1.3 工匠精神得到广泛认同 | 第33页 |
4.2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问题和原因 | 第33-39页 |
4.2.1 社会忽视工匠精神,引领约束不够到位 | 第33-35页 |
4.2.2 学校教育出现偏失,全面推进相对不足 | 第35-37页 |
4.2.3 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知行合一有待加强 | 第37-39页 |
第5章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 第39-48页 |
5.1 社会层面完善宏观环境、加大宣传工匠精神力度 | 第39-41页 |
5.1.1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环境 | 第39-40页 |
5.1.2 运用新媒体,扩大工匠精神普及范围 | 第40页 |
5.1.3 树立杰出榜样,引领工匠精神示范 | 第40-41页 |
5.2 学校层面改善教育条件,加强校企合作 | 第41-46页 |
5.2.1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培育体系 | 第41-43页 |
5.2.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 第43-44页 |
5.2.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教育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5.2.4 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 第45-46页 |
5.3 个人层面提升思想意识、贯彻行动落实 | 第46-48页 |
5.3.1 在思想上加深认识 | 第46页 |
5.3.2 在行动上贯彻落实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