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电子书包功能建模的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3 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第9-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6-17页
        1.4.1 研究目标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1.5.2 推理法第17页
    1.6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6.1 理论价值第17-18页
        1.6.2 现实意义第18页
    1.7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9页
    2.2 人本主义心理学第19-20页
    2.3 泛在学习理论第20-21页
第三章 电子书包功能建模的思路与步骤第21-24页
    3.1 建立功能模型的思路第21-22页
    3.2 功能建模的步骤第22-24页
第四章 电子书包的定位与教学活动分析第24-43页
    4.1 电子书包定位第24-26页
    4.2 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分析第26-39页
        4.2.1 教学策略分析第26-31页
        4.2.2 教学活动分析第31-39页
    4.3 电子书包应用需求分析第39-43页
        4.3.1 教师应用需求分析第39-41页
        4.3.2 学生应用需求分析第41-43页
第五章 功能模型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第43-47页
    5.1 功能模型要素第43-44页
        5.1.1 教师第43页
        5.1.2 学生第43页
        5.1.3 服务第43页
        5.1.4 资料第43页
        5.1.5 工具第43-44页
    5.2 要素之间的关系第44页
    5.3 功能模型的表达第44-47页
        5.3.1 表达方式选择第44页
        5.3.2 电子书包的功能模型第44-47页
第六章 电子书包应用场景设计第47-50页
    6.1 课程设计原则第47-48页
        6.1.1 个性化第47页
        6.1.2 合作化第47页
        6.1.3 多媒体化第47页
        6.1.4 交互性第47页
        6.1.5 开放性第47-48页
    6.2 教学应用对象分析第48页
    6.3 教学过程设计第48-49页
    6.4 总结第49-5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1页
    7.1 总结第50页
    7.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教师协作备课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下一篇:无缝学习环境下互动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