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网络的教师协作备课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问题提出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 备课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3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3页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第14-22页
    2.1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第14-15页
    2.2 终身学习理论第15-16页
    2.3 协作学习理论第16-17页
    2.4 协作备课理论第17-19页
        2.4.1 备课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2.4.2 备课中的知识管理第18-19页
        2.4.3 网络协作备课第19页
    2.5 相关技术支持第19-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22-34页
    3.1 系统需求分析第22-23页
    3.2 系统设计的原则与基本思想第23-25页
        3.2.1 系统设计的原则第23-24页
        3.2.2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第24-25页
    3.3 系统设计第25-29页
        3.3.1 系统总体设计第25-27页
        3.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27-29页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29-33页
        3.4.1 数据逻辑设计第29-30页
        3.4.2 用户数据表第30-32页
        3.4.3 数据表关系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第34-42页
    4.1 系统的开发环境第34页
    4.2 系统核心层实现第34-37页
        4.2.1 实现数据存储提供者第34-35页
        4.2.2 系统业务类第35-37页
    4.3 备课模块技术实现第37-41页
        4.3.1 新建教案第37-39页
        4.3.2 教案协作讨论第39-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协作备课系统的应用第42-50页
    5.1 前期培训第42页
    5.2 系统试用第42-45页
        5.2.1 注册新用户第42-43页
        5.2.2 分配用户角色与角色授权第43-45页
        5.2.3 用户控制台设置第45页
    5.3 使用系统进行备课第45-49页
        5.3.1 教案分类第45-46页
        5.3.2 撰写教案第46-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6.1 研究结论第50页
    6.2 今后的研究方向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详细摘要第57-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影响--以吴起县第一中学的美术教学为例
下一篇:电子书包功能建模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