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哀帝罢黜乐府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写作思路及研究期望 | 第12-14页 |
第2章 乐府概述 | 第14-21页 |
2.1 乐府机构概述 | 第14-15页 |
2.2 乐府乐人身份构成 | 第15-17页 |
2.3 乐府机构对西汉音乐文化的影响 | 第17-20页 |
2.3.1 日常娱乐 | 第17-18页 |
2.3.2 礼节性演出 | 第18-20页 |
2.4 “乃立乐府”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3章 罢黜乐府的过程及原因 | 第21-35页 |
3.1 罢黜乐府过程及结果 | 第21-22页 |
3.2 汉哀帝罢黜乐府的原因 | 第22-34页 |
3.2.1 政治原因 | 第22-24页 |
3.2.2 经济原因 | 第24-25页 |
3.2.3 文化原因 | 第25-32页 |
3.2.4 个人因素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罢黜乐府的影响 | 第35-43页 |
4.1 政治、经济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 “黄门”与“黄门鼓吹乐” | 第36-40页 |
4.2.1 黄门制度 | 第36-37页 |
4.2.2 黄门乐与乐府的关系 | 第37页 |
4.2.3 黄门的“司乐”属性 | 第37-40页 |
4.3 掖庭与“掖庭女乐” | 第40-43页 |
4.3.1 掖庭制度与女乐 | 第40-42页 |
4.3.2 掖庭女乐与乐府的关系 | 第42-43页 |
第5章 对汉哀帝罢黜乐府的思考 | 第43-49页 |
5.1 论乐府“郑声” | 第43-47页 |
5.2 浅论“乐”与“政”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