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作用研究 | 第9-10页 |
(二) 引导式教学应用方法或策略研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导式教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 第12-18页 |
一、引导式教学的相关概念与分类 | 第12-13页 |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式教学应用的意义 | 第13-18页 |
(一) 引导式教学适应教育的时代要求 | 第14页 |
(二) 引导式教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 第14-15页 |
(三) 引导式教学满足学生的学情需要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引导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第18-34页 |
一、不同载体的应用 | 第18-21页 |
(一) 问题引导 | 第18-20页 |
(二) 活动引导 | 第20-21页 |
二、不同素材的应用 | 第21-26页 |
(一) 文字史料引导 | 第21-22页 |
(二) 图片史料引导 | 第22-25页 |
(三) 影音史料引导 | 第25-26页 |
三、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 | 第26-29页 |
(一) 学案引导 | 第26-27页 |
(二) 导入引导 | 第27-28页 |
(三) 课后引导 | 第28-29页 |
四、不同手段的应用 | 第29-33页 |
(一) 讲授性引导 | 第29-31页 |
(二) 谈话性引导 | 第31页 |
(三) 讨论性引导 | 第31-33页 |
五、综合引导的应用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引导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40页 |
一、理论与实际脱节,导致引导指向偏离 | 第34-35页 |
二、教师的自身素养,制约引导手段发挥 | 第35-37页 |
三、学生的自主意识,影响引导力度深入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