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6页 |
1.1.1 国内外内燃机余热回收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朗肯循环纯工质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3 朗肯循环混合工质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内燃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朗肯循环模型 | 第17-27页 |
2.1 排气物性及能量计算 | 第17-19页 |
2.1.1 排气组分 | 第17页 |
2.1.2 排气物性参数 | 第17-19页 |
2.2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建模 | 第19-23页 |
2.2.1 蒸发器模型 | 第20页 |
2.2.2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流程 | 第20-23页 |
2.3 模型对比 | 第23-25页 |
2.4 窄点温差随工质种类及蒸发压力变化关系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纯工质循环性能分析 | 第27-34页 |
3.1 主要工质类型 | 第27页 |
3.2 工质的筛选条件 | 第27-28页 |
3.3 循环计算条件 | 第28-29页 |
3.4 工质循环性能、物性参数与循环性能分析 | 第29-33页 |
3.4.1 工质性能参数与物性参数关系 | 第29-30页 |
3.4.2 工质流量随蒸发压力的变化关系 | 第30-31页 |
3.4.3 输出功率随蒸发压力的变化关系 | 第31-32页 |
3.4.5 各部件不可逆损失分析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混合工质循环性能分析 | 第34-43页 |
4.1 混合工质 | 第34-35页 |
4.2 混合工质循环性能分析 | 第35-42页 |
4.2.1 循环效率与蒸发压力及组分比例的关系 | 第35-38页 |
4.2.2 [火用]效率随蒸发压力及组分比例的关系 | 第38-40页 |
4.2.3 蒸发器不可逆损失与蒸发压力及组分比例的关系 | 第40-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基团贡献法的纯工质、混合工质分析与设计 | 第43-51页 |
5.1 纯工质分析与设计 | 第43-48页 |
5.1.1 基团贡献法 | 第43-44页 |
5.1.2 循环效率与分子结构 | 第44页 |
5.1.3 基团选择 | 第44-45页 |
5.1.4 新工质循环效率的计算 | 第45-46页 |
5.1.5 基团组合及物性计算 | 第46-47页 |
5.1.6 新工质分析与结论 | 第47-48页 |
5.2 混合工质最优配比分析 | 第48-50页 |
5.2.1 混合工质蒸发器不可逆损失与临界压力的关系 | 第48-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4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及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