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5-16页 |
四、研究目标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六、课题的创新度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一章 赵恒烈的历史学科教育学学科体系观 | 第18-34页 |
一、我国历史学科教育学发展的轨迹 | 第18-25页 |
(一) 历史学科教育学的萌芽和兴起 | 第18-21页 |
(二) 历史学科教育学的发展 | 第21-25页 |
二、赵恒烈的历史学科教育学学科体系观 | 第25-34页 |
(一) 奠定了当今历史学科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 第25-31页 |
(二) 明确了历史学科教育学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31-34页 |
第二章 赵恒烈的中学历史教学论 | 第34-47页 |
一、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 | 第34-37页 |
(一) 讲授专题教材的方法论 | 第34-35页 |
(二) 层次分析教学法 | 第35-36页 |
(三) 历史图示教学法 | 第36-37页 |
二、关于学生“学”的研究 | 第37-47页 |
(一) 对中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研究 | 第38-39页 |
(二) 对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力培养的研究 | 第39-43页 |
(三) 对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思想教育的研究 | 第43-45页 |
(四) “发展双转化”过程中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的统一 | 第45-47页 |
第三章 赵恒烈的中学历史教材观 | 第47-52页 |
一、对历史教材内容编排的研究 | 第47-49页 |
二、注重多种历史资料的配合运用 | 第49-52页 |
第四章 赵恒烈的中学历史教师论 | 第52-62页 |
一、对历史教师的职业素养的研究 | 第52-58页 |
(一) 赵恒烈倡导的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 第52-53页 |
(二) 对赵恒烈“史德”论的扩展思考 | 第53-58页 |
二、对历史教师教育的研究 | 第58-62页 |
(一) 重视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工作 | 第58-59页 |
(二) 重视中学历史教师的在职研修 | 第59-62页 |
第五章 赵恒烈中学历史教育思想对当前历史学科教育学发展的启示 | 第62-79页 |
一、加强“历史学科教育学”课程的建设是促进历史学科教育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62-70页 |
(一) 构建历史学科教育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 第63-66页 |
(二) 建立模块化的历史学科教育学课程体系 | 第66-70页 |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研究历史学科教育学应坚持的原则 | 第70-73页 |
(一) 高师历史学科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要转变思维方式 | 第70-71页 |
(二) 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理论的提升 | 第71-73页 |
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土历史学科教育学历史发展的研究 | 第73-79页 |
(一) 进行本土历史学科教育学历史发展研究的内容 | 第74-75页 |
(二) 进行本土历史学科教育学历史发展研究的方法 | 第75-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