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与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生就读经验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1.1.1 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10页 |
| 1.1.2 教学型大学的发展 | 第10-11页 |
| 1.1.3 高等教育的质量 | 第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1.3.1 研究型大学 | 第12页 |
| 1.3.2 教学型大学 | 第12-13页 |
| 1.3.3 大学生就读经验 | 第13页 |
| 1.4 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 1.4.1 理论研究 | 第13-17页 |
| 1.4.2 实证研究 | 第17-22页 |
| 1.4.3 研究述评 | 第22-24页 |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4-33页 |
| 2.1 研究目标与问题 | 第24页 |
| 2.2 研究过程 | 第24-25页 |
| 2.2.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2.2.2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 2.3 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 2.3.1 问卷设计的思路 | 第25页 |
| 2.3.2 问卷内容 | 第25-26页 |
| 2.4 样本与施测 | 第26-33页 |
| 2.4.1 案例学校的选择 | 第26-28页 |
| 2.4.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28页 |
| 2.4.3 样本特征 | 第28-31页 |
| 2.4.4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 第31-33页 |
| 第3章 教育资源比较 | 第33-45页 |
| 3.1 基础设施 | 第33-37页 |
| 3.1.1 整体描述 | 第33-34页 |
| 3.1.2 比较与分析 | 第34-37页 |
| 3.2 师资水平 | 第37-42页 |
| 3.2.1 整体描述 | 第37-40页 |
| 3.2.2 比较与分析 | 第40-42页 |
| 3.3 实践教学 | 第42-45页 |
| 3.3.1 整体描述 | 第42-43页 |
| 3.3.2 比较与分析 | 第43-45页 |
| 第4章 校园活动比较 | 第45-59页 |
| 4.1 课程学习 | 第45-49页 |
| 4.1.1 整体描述 | 第45-46页 |
| 4.1.2 比较与分析 | 第46-49页 |
| 4.2 同学交往 | 第49-52页 |
| 4.2.1 整体描述 | 第49-50页 |
| 4.2.2 比较与分析 | 第50-52页 |
| 4.3 师生交往 | 第52-55页 |
| 4.3.1 整体描述 | 第52-53页 |
| 4.3.2 比较与分析 | 第53-55页 |
| 4.4 课外活动 | 第55-59页 |
| 4.4.1 整体描述 | 第55-56页 |
| 4.4.2 比较与分析 | 第56-59页 |
| 第5章 个人成长收获比较 | 第59-65页 |
| 5.1 整体描述 | 第59-62页 |
| 5.2 比较与分析 | 第62-6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78页 |
| 6.1 结论与分析 | 第65-73页 |
| 6.1.1 Z大学相关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 6.1.2 G大学相关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 6.1.3 Z大学和G大学比较分析 | 第67-73页 |
| 6.2 反思与建议 | 第73-78页 |
| 6.2.1 明确学校定位,注重特色学科发展 | 第73-74页 |
| 6.2.2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 第74-75页 |
| 6.2.3 以本科教学为主,教学与科研并进 | 第75-76页 |
| 6.2.4 加强人际交往,提倡主动学习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附录 | 第81-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