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主要概念界定第12-13页
        1.1.1 青少年学生第12页
        1.1.2 生态文明第12-13页
        1.1.3 生态文明行为第13页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1 选题背景第13-15页
        1.2.2 选题意义第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8-19页
        1.4.1 研究目标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页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9-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19页
        1.5.2 研究思路第19-21页
第2章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现状调研第21-26页
    2.1 调研设计第21页
    2.2 数据说明及统计方法第21-22页
    2.3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描述分析第22页
    2.4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现状第22-26页
        2.4.1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第22-23页
        2.4.2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现状第23-24页
        2.4.3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的关系第24-26页
第3章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26-46页
    3.1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第26-30页
        3.1.1 模型选择第26页
        3.1.2 变量选取与描述分析第26-30页
    3.2 回归分析第30-44页
        3.2.1 小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第30-31页
        3.2.2 中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第31-37页
        3.2.3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第37-44页
    3.3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44-46页
第4章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基本思路第46-65页
    4.1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国外经验借鉴第46-48页
        4.1.1 美国——完善生态教育立法第46页
        4.1.2 德国——致力生态实践锻炼第46-47页
        4.1.3 日本——注重培育主体的协作第47页
        4.1.4 印度——加强生态俱乐部建设第47-48页
    4.2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理论依据第48-52页
        4.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第48-49页
        4.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脉络第49-50页
        4.2.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视域第50-52页
    4.3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基本原则第52-54页
        4.3.1 层次化原则第52页
        4.3.2 协同化原则第52-53页
        4.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第53-54页
        4.3.4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第54页
    4.4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主要内容第54-59页
        4.4.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第54-56页
        4.4.2 科学消费观教育第56-57页
        4.4.3 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第57页
        4.4.4 生态法治观教育第57-58页
        4.4.5 生态道德观教育第58-59页
    4.5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具体途径第59-65页
        4.5.1 培育主体加强协作第59-61页
        4.5.2 完善生态法治建设第61页
        4.5.3 优化生态培育环境第61-63页
        4.5.4 加强生态理论教育第63页
        4.5.5 注重生态实践锻炼第63-6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附录 1第72-83页
附录 2第83-91页
附录 3第91-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安阳地区为例
下一篇:上市公司退市中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