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6页 |
·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 第18-20页 |
·铅的危害 | 第18-19页 |
·砷的危害 | 第19页 |
·铬的危害 | 第19页 |
·镉的危害 | 第19-20页 |
·汞的危害 | 第20页 |
·人体中有毒重金属的来源 | 第20-21页 |
·国内外对重金属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21-25页 |
·样品前处理技术介绍 | 第21-23页 |
·干法消解 | 第21-22页 |
·湿法消解 | 第22-23页 |
·微波消解 | 第23页 |
·常见的金属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 | 第23页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第23-24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 第24-25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 第25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猪肉中总汞的测定 | 第26-36页 |
·前言 | 第26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仪器 | 第26页 |
·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样品的预处理及试样的制备 | 第27页 |
·样品的消解 | 第27-28页 |
·消解液处理方法 | 第28页 |
·仪器条件的设定 | 第28页 |
·标准曲线的配制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影响样品测定的因素 | 第28-30页 |
·硼氢化钾浓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载流酸度的选择 | 第29-30页 |
·消解液配比的选择 | 第30页 |
·氮氧化物的去除 | 第30-31页 |
·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31页 |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的测定 | 第31-32页 |
·计算公式 | 第32页 |
·猪肉标准物质中Hg的检测 | 第32-33页 |
·禽蛋及禽蛋加工产品中Hg的检测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动物源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 | 第36-46页 |
·前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38页 |
·仪器条件的设定 | 第38页 |
·载流酸度的选择 | 第38页 |
·硼氰化钾浓度的比较 | 第38-39页 |
·反应时间的控制 | 第39-40页 |
·正辛醇加入量的比较 | 第40页 |
·硫脲-抗坏血酸的浓度对标准物质回收率的影响 | 第40页 |
·仪器精密度实验 | 第40-41页 |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的测定 | 第41-42页 |
·结果计算 | 第42页 |
·猪肝和鸡肉标准物质的无机砷含量的测定 | 第42页 |
·禽蛋及禽蛋加工产品中无机砷的检测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动物内脏和禽蛋类食品中铅、铬、镉等元素的测定 | 第46-66页 |
·前言 | 第46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6-47页 |
·仪器 | 第46页 |
·试剂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6页 |
·前处理操作方法 | 第47-48页 |
·微波消解法 | 第47-48页 |
·湿法消解法 | 第48页 |
·仪器条件的设定 | 第48-52页 |
·分析线的选择 | 第48-50页 |
·狭缝宽度 | 第50页 |
·灯电流 | 第50页 |
·石墨炉原子化条件 | 第50-52页 |
·进样量的影响 | 第52页 |
·标准系列的配制 | 第52-54页 |
·仪器精密度和检出限的测量 | 第54-55页 |
·结果的计算 | 第55-56页 |
·铅的计算公式 | 第55页 |
·镉的计算公式 | 第55页 |
·铬的计算公式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前处理方法对比实验 | 第56页 |
·干扰的消除 | 第56-59页 |
·基体改进剂的配制 | 第57页 |
·基体改进剂的对比实验 | 第57-59页 |
·样品的测定结果 | 第59-61页 |
·禽蛋及禽蛋加工产品中铅、镉、铬的检测 | 第61-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