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新工艺的开发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马铃薯简介 | 第12-13页 |
·来源与现状 | 第12页 |
·科学分类和名称 | 第12-13页 |
·营养成分和用途 | 第13页 |
·马铃薯淀粉及其废水 | 第13-15页 |
·马铃薯淀粉 | 第13-14页 |
·马铃薯淀粉废水 | 第14-15页 |
·废水处理工艺 | 第15-19页 |
·处理方法 | 第15-16页 |
·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举例 | 第16-19页 |
·物理化学处理 | 第17-18页 |
·生物处理 | 第18-19页 |
·葡萄糖氧化酶 | 第19-25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生产 | 第20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 | 第20-21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反应机理 | 第21-22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应用 | 第22-25页 |
·葡萄糖氧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葡萄糖氧化酶在饲料行业的应用 | 第23-24页 |
·葡萄糖氧化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 第24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其它应用 | 第24-25页 |
·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 | 第25-26页 |
·固定化酶简介 | 第25页 |
·固定化方法 | 第25-26页 |
·载体结合法 | 第25-26页 |
·交联法 | 第26页 |
·包埋法 | 第26页 |
·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例举 | 第26页 |
·竹纤维简介 | 第26-28页 |
·竹纤维的结构 | 第27页 |
·竹纤维的特性与用途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马铃薯淀粉废液的物理及化学法处理 | 第28-40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制备 | 第29-30页 |
·物理方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液 | 第30页 |
·化学方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液 | 第30页 |
·测定方法 | 第30-32页 |
·蛋白质和氮 | 第30页 |
·糖 | 第30-31页 |
·COD(化学需氧量)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制备 | 第32-33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33-34页 |
·物理方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液 | 第34-35页 |
·化学方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液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马铃薯淀粉废液的生物酶法处理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制备 | 第42页 |
·酶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 | 第42页 |
·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酶活力 | 第42-43页 |
·糖 | 第43页 |
·COD(化学需氧量)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制备 | 第43-46页 |
·固定化条件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 | 第45-46页 |
·酶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 | 第46-50页 |
·pH的影响 | 第46-47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酶投入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