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在职教师的网络培训策略设计与实施研究--以浙江教师教育网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3页 |
1 导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问题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1.3.2 行动研究法 | 第16页 |
1.3.3 访谈法 | 第16页 |
1.3.4 内容分析法 | 第16-17页 |
1.4 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1.4.1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 | 第17页 |
1.4.2 一般策略 | 第17页 |
1.4.3 特殊策略 | 第17-19页 |
2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策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第19-3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1 成人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2.1.2 知识分类理论 | 第20-21页 |
2.1.3 教学设计理论 | 第21-22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31页 |
2.2.1 远程教师培训的成功方案剖析 | 第22-25页 |
2.2.2 教师培训的系统化模型分析 | 第25-31页 |
3 浙江教师教育网开展教师培训的现状及分析 | 第31-38页 |
3.1 网络培训的现状 | 第31-36页 |
3.2 了解网络培训学员的动机与需求 | 第36-38页 |
4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的关键要素分析 | 第38-44页 |
4.1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的关键要素确定 | 第38-40页 |
4.2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的组成 | 第40-44页 |
4.2.1 教学者 | 第40-41页 |
4.2.2 学习者 | 第41-42页 |
4.2.3 网络课程 | 第42页 |
4.2.4 学习环境 | 第42-43页 |
4.2.5 培训评价 | 第43页 |
4.2.6 培训管理 | 第43-44页 |
5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的一般策略 | 第44-57页 |
5.1 内容与资源组织策略 | 第44-46页 |
5.1.1 选择策略 | 第44-45页 |
5.1.2 组织策略 | 第45-46页 |
5.1.3 呈现策略 | 第46页 |
5.2 教学策略 | 第46-50页 |
5.2.1 在线讲授策略 | 第46-48页 |
5.2.2 案例教学策略 | 第48页 |
5.2.3 演示教学策略 | 第48-49页 |
5.2.4 探究式教学策略 | 第49页 |
5.2.5 协作学习策略 | 第49-50页 |
5.3 认知支持策略 | 第50-52页 |
5.3.1 自我效能感策略 | 第50-51页 |
5.3.2 动机策略 | 第51页 |
5.3.3 元认知策略 | 第51-52页 |
5.3.4 迁移策略 | 第52页 |
5.4 评价策略 | 第52-54页 |
5.5 管理策略 | 第54-55页 |
5.6 平台构建策略 | 第55-57页 |
5.6.1 导航设计策略 | 第55-56页 |
5.6.2 讨论区设计策略 | 第56页 |
5.6.3 页面布局策略 | 第56-57页 |
6 网络培训的特殊策略 | 第57-62页 |
6.1 知识学习的过程 | 第57-59页 |
6.1.1 陈述性知识学习 | 第57-58页 |
6.1.2 程序性知识学习 | 第58-59页 |
6.2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培训策略 | 第59-60页 |
6.2.1 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习得 | 第59-60页 |
6.2.2 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保持 | 第60页 |
6.2.3 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提取 | 第60页 |
6.3 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培训策略 | 第60-62页 |
6.3.1 促进程序性知识的习得 | 第60-61页 |
6.3.2 促进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 第61页 |
6.3.3 促进程序性知识的自动化 | 第61-62页 |
7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策略的实施与有效性验证 | 第62-86页 |
7.1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策略的实施 | 第62-75页 |
7.1.1 一般策略的实施 | 第62-72页 |
7.1.2 特殊策略的实施 | 第72-75页 |
7.2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策略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75-86页 |
7.2.1 问卷调查 | 第75-81页 |
7.2.2 访谈法 | 第81-82页 |
7.2.3 内容分析法 | 第82-86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8.2 创新点 | 第87页 |
8.3 研究的不足 | 第87-88页 |
8.4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