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青少年变声期混声唱法训练探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4页
        1、选题的内在动因第13-14页
        2、歌唱生理和心理的内在需求第14页
    二、研究现状第14-20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三、研究意义第20-21页
        1、理论意义第20页
        2、现实意义第20-21页
    四、研究方法第21-22页
        1、“搜集、查阅、整理、研读、总结、引用”文献法第21页
        2、比较法第21页
        3、具体案例分析法第21-22页
第二章 青少年在“变声期”阶段的嗓音特征第22-34页
    一、青少年嗓音生理结构第22-27页
        1、歌唱发声原理第22-24页
        2、“变声期”的定义及“变声期”阶段男女的声带变化原理二、“变声期”阶段嗓音出现的常规性问题第24-27页
    二、“变声期”阶段嗓音出现的常规性问题第27-28页
    三、青少年在“变声期”阶段的心理特征第28-30页
    四、“变声期”阶段的嗓音保护第30-34页
第三章 关于“变声期”阶段青少年“混声唱法”的概述第34-41页
    一、“混声唱法”的概念第34-38页
    二、“变声期”青少年与成人在“混声训练”上的差异性第38-41页
        1. 劳逸结合的科学性第38-39页
        2. 总结出适合青少年歌唱的声乐训练方法第39-40页
        3. 有针对性的“点”的声乐歌唱教学第40-41页
第四章 “变声期”阶段青少年“混声唱法”的训练第41-65页
    一、“变声期”阶段学生在“混声唱法”训练初期的认知误区。第41-44页
        1、过重的喉音、过紧的舌根音第42页
        2、普遍存在“漏气”的现象(气声)第42-43页
        3、泛音不均匀第43页
        4、鼻音严重第43-44页
        5、小结第44页
    二、歌唱中假声在歌唱中的混入的具体方法第44-50页
        1、哼鸣的训练第47-48页
        2、“打嘟噜”的训练第48-49页
        3、叹息发声的训练第49-50页
    三、轻声训练是获得“混声唱法”的重要途径第50-56页
        1、轻声训练有助于对青少年的嗓音保护第51-54页
        2、轻声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歌唱时的咬字、吐字发音的精准细训练第54-56页
        3、轻声训练有助于青少年的歌唱气息得到更好的地锻炼(包括“控制”)第56页
    四、“混声”训练中的“打开喉咙”与气息支持第56-65页
        1、什么是喉咙打开?第57-60页
        2、如何获得气息的支持?第60-64页
        3、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青少年混声训练的嗓音保护第65-73页
    一、从思想理念上建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第65-66页
        1、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第65页
        2、教师和家长应当对孩子进行生理知识教育第65-66页
        3、性道德教育是引导青少年安全度过“变声期”的保证第66页
        4、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护嗓音的精神保证第66页
    二、“变声期”阶段青少年对嗓音的日常保健第66-69页
        1、要注意饮食的保健第66-67页
        2、充足的睡眠是嗓音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的重要保证第67页
        3、加强锻炼,增强嗓子抵御疾病的能力第67-68页
        4、用嗓时间较长了不要频频喝水,更不要喝冷水第68页
        5、不要刻意模仿他人的声音第68页
        6、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呼吸道疾病第68-69页
        7、舒适得体的着衣也是有利于发声器官的成长第69页
    三、声乐训练中根据学生情况的辅助练习第69-73页
        1、“气泡音”练习对声音的帮助第69-70页
        2、关照学生与指导学生相结合第70页
        3、采取合理的教学形式和训练方法第70-71页
        4、有针对性地选择声乐作品第71页
        5、正确的唱歌姿势第71页
        6、教师应该用“教学、教育、监督”来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用嗓保护第71-72页
        7、对嗓音状况多观察、多跟踪第72-73页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音乐创作的研究方法和态度--以谭盾室内乐《鬼戏》为例
下一篇:英汉同声传译的困难与对策--考文垂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作项目会议口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