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儿童文学翻译:—《夏洛的网》两个中文译本比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致谢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2.1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 第11-12页 |
2.1.1 国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 第11-12页 |
2.1.2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 第12页 |
2.2 《夏洛的网》中文译本研究 | 第12-15页 |
2.2.1 概述 | 第12-13页 |
2.2.2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研究 | 第13-15页 |
第3章 理论框架 | 第15-25页 |
3.1 儿童文学翻译 | 第15-17页 |
3.1.1 目标读者——儿童 | 第15页 |
3.1.2 儿童文学 | 第15-16页 |
3.1.3 儿童文学翻译 | 第16-17页 |
3.2 接受美学 | 第17-25页 |
3.2.1 接受美学的起源和发展 | 第17-19页 |
3.2.2 接受美学的理论创新 | 第19-21页 |
3.2.3 接受美学和儿童文学翻译 | 第21-25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夏洛的网》两个中译本对比 | 第25-39页 |
4.1 《夏洛的网》及其中译本介绍 | 第25-26页 |
4.1.1 《夏洛的网》及其作者 | 第25页 |
4.1.2 《夏洛的网》中文译本介绍 | 第25-26页 |
4.1.3 译者介绍 | 第26页 |
4.2 案例理论分析 | 第26-36页 |
4.2.1 语言层面 | 第27-34页 |
4.2.2 文化层面 | 第34-36页 |
4.3 问卷调查 | 第36-3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9-41页 |
5.1 主要发现 | 第39页 |
5.2 论文局限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1:调查问卷 | 第43-49页 |
附录2:录音整理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