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分析与检验论文

食品感官评定中差异鉴别及消费者偏好检验新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写符号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感官分析技术概述第12页
    1.2 差别检验第12-18页
        1.2.1 差别检验中判断差异是否存在的标准第13-14页
        1.2.2 强迫选择型差别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第14-15页
        1.2.3 不同差别检验方法有效性的比较第15-17页
        1.2.4 不同差别检验方法实用性的比较第17页
        1.2.5 差别检验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问题第17-18页
    1.3 偏好性检验概述第18-22页
        1.3.1 偏好性检验中“实际偏好”的概念第19页
        1.3.2 偏好性检验“结果可靠性低”的缺陷第19-20页
        1.3.3 导致偏好性检验“结果可靠性低”的原因第20-21页
        1.3.4 偏好性检验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问题第21-22页
    1.4 差别检验及偏好性检验结合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问题第22页
    1.5 论文立题背景及意义第22-23页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自定义 2-AFC检验、3-AFC检验及tetrad检验研究第25-43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实验材料第25-27页
        2.2.1 实验I:tetrad检验与三角检验比较第25-26页
        2.2.2 实验II:不同自定义模型的 3-AFC检验比较第26页
        2.2.3 实验III:自定义 2-AFC、3-AFC、tetrad检验及三角检验的比较第26-27页
    2.3 实验方法第27-34页
        2.3.1 不同差别检验方法过程第27-28页
        2.3.2 实验I:tetrad检验与三角检验比较第28-29页
        2.3.3 实验II:不同自定义模型的 3-AFC检验比较第29-32页
        2.3.4 实验III:自定义 2-AFC、3-AFC、tetrad检验及三角检验的比较第32-33页
        2.3.5 统计分析第33-3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2.4.1 “测试样品具有代表性”的分析第34页
        2.4.2 评价员感官灵敏度分析第34-35页
        2.4.3 实验I:tetrad检验与三角检验的有效性比较第35-37页
        2.4.4 不同自定义模型的 3-AFC检验比较第37-38页
        2.4.5 自定义 2-AFC、自定义 3-AFC、tetrad检验及三角检验比较第38-39页
        2.4.6 实验I、II、III总评第39-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偏好性检验方法的改进及RHDC检验的建立第43-60页
    3.1 前言第43-44页
    3.2 实验材料第44页
        3.2.1 偏好性检验改进方法——喜好排序-评分检验第44页
        3.2.2 RHDC检验的建立:实验I、II、III第44页
        3.2.3 RHDC检验的建立:实验IV、V、VI第44页
        3.2.4 RHDC与传统成对偏好检验比较:实验VII第44页
    3.3 实验方法第44-49页
        3.3.1 偏好性检验改进方法——喜好排序-评分检验第44-45页
        3.3.2 实验I:RHDC检验过程第45-47页
        3.3.3 实验II:RHDC检验“对照组和待测组”顺序调整第47页
        3.3.4 实验III:实验说明简化版RHDC检验第47-48页
        3.3.5 实验IV、V、VI:果汁样品重复实验第48页
        3.3.6 实验VII:RHDC与传统成对偏好检验比较第48-49页
        3.3.7 统计分析第4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9-58页
        3.4.1 多样品偏好性检验方法改进的验证第49-51页
        3.4.2 成对偏好检验新方法RHDC检验的“筛选”通过率第51-53页
        3.4.3 RHDC检验中实验说明的“无诱导性”分析第53-54页
        3.4.4 RHDC检验中实验说明的“关键点”研究第54-55页
        3.4.5 RHDC检验的理论探讨第55-56页
        3.4.6 RHDC检验对预测消费者的“实际偏好”的意义第56-57页
        3.4.7 RHDC检验提高筛选通过率的重要意义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RHDC检验“有效性”的验证第60-68页
    4.1 前言第60页
    4.2 实验材料第60-61页
        4.2.1 实验I:果汁样品第60-61页
        4.2.2 实验II:小馒头样品第61页
    4.3 实验方法第61-63页
        4.3.1 不同偏好性检验方法的介绍第61页
        4.3.2 实验I:采用果汁样品第61-62页
        4.3.3 实验II:小馒头样品第62页
        4.3.4 统计分析第62-6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3-67页
        4.4.1 RHDC检验的“有效性”验证第63页
        4.4.2 RHDC检验数据的有效性第63-64页
        4.4.3 不同测试样品、测试对象对RHDC检验结果的影响第64-65页
        4.4.4 RHDC检验及三元偏好检验的理论解释第65页
        4.4.5 RHDC检验与三元偏好性检验的应用比较第65页
        4.4.6 RHDC检验中“筛选”过程的意义探讨第65-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差别检验及偏好性检验新方法的应用第68-80页
    5.1 前言第68页
    5.2 实验材料第68-69页
    5.3 实验方法第69-72页
        5.3.1 测试对象筛选第69页
        5.3.2 实验I:传统成对偏好检验第69-70页
        5.3.3 实验II:自定义 2-AFC检验第70-71页
        5.3.4 实验III:三元偏好性检验第71-72页
        5.3.5 实验总评第72页
        5.3.6 统计分析第7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2-79页
        5.4.1 差异识别与偏好之间的比较第72-73页
        5.4.2 偏好和拒绝的比较第73-74页
        5.4.3 识别、偏好和拒绝的区别比较第74-75页
        5.4.4 不同偏好性检验方法的“筛选”过程比较第75-77页
        5.4.5 不同偏好性检验筛选模型的比较第77页
        5.4.6 消费者偏好回应稳定性探讨第77-78页
        5.4.7 不同样品对应的差异“区间变化”第78-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80-81页
论文创新点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2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吸附性米糠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大豆蛋白/阿拉伯胶复合物形成机理及其功能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