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现代教育技术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关系 | 第10-12页 |
1.2 汉语“V着”存现句的概念与其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汉语“V着”存现句的概念 | 第12-14页 |
1.2.2 汉语“V着”存现句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实验设计 | 第19-37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1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2.1.2 基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第20-23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3-37页 |
2.2.1 假设 | 第23页 |
2.2.2 实验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2.3 实验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2.2.4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2.5 实验教学过程 | 第27-37页 |
第三章 实验前测成绩的总体情况 | 第37-44页 |
3.1 泰国汉语初级水平学生实验前汉语“V着”存现句掌握程度及难点检视 | 第37-38页 |
3.2 控制班前测成绩的总体情况 | 第38-41页 |
3.3 实验班前测成绩的总体情况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控制班和实验班的汉语“V着”存现句学习效果分析 | 第44-59页 |
4.1 控制班汉语“V着”存现句的学习效果 | 第44-47页 |
4.2 实验班汉语“V着”存现句的学习效果 | 第47-51页 |
4.3 控制班和实验班的汉语“V着”存现句学习效果的对比 | 第51-59页 |
4.3.1 控制班和实验班的汉语“V着”存现句的总成绩 | 第51-54页 |
4.3.2 控制班与实验班后测总成绩的分布形态差异 | 第54页 |
4.3.3 控制班和实验班的汉语“V着”存现句后测成绩的差异 | 第54-55页 |
4.3.4 汉语“V着”存现句各小类的后测成绩的差异 | 第55-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一: 实验前测试卷 | 第65-69页 |
附录二: 实验后测试卷 | 第69-73页 |
附录三: 控制班汉语“V着”存现句的前后测成绩表 | 第73-74页 |
附录四: 实验班汉语“V着”存现句的前后测成绩表 | 第74-75页 |
附录五: 汉语“V着”存现句PPT课件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