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新时代中学历史抗日战争史的教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6页
    一、研究意义第8-10页
    二、研究综述第10-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五、“新时代”时间节点的界定第15-16页
第一章 新时代不同层面对抗日战争的定位和分析第16-32页
    一、新时代国家层面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第16-20页
        (一)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第16-17页
        (二)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7-19页
        (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第19-20页
    二、新时代国际舆论及不同史观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分析第20-32页
        (一) 国际舆论对抗日战争相关问题的认识第20-24页
        (二) 不同史观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分析第24-32页
第二章 对新生代抗日战争史及相关问题认识的调查研究第32-42页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32页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第32-42页
第三章 新时代两岸三地历史教科书抗日战争内容的编写第42-58页
    一、岳麓版、龄记版、康熙版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第43-49页
        (一) 课文使用插图比较第45-46页
        (二) 课文设置习题比较第46-49页
    二、两岸历史教科书内容比较——以1931-1945年抗日战争史为例第49-55页
        (一) 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第50-52页
        (二) 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残害第52-53页
        (三)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53-55页
    三、两岸历史教科书对比中发现的若干问题第55-58页
第四章 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抗日战争史教学的思考与启示第58-64页
    一、科学吸收研究成果,通过不同角度分析具体问题第58-60页
    二、恰当整合课程资源,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第60-62页
    三、体现以史育人原则,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62-64页
结语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第72-90页
致谢第90-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间概念启动和时间定价启动对不同人格特质个体志愿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