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研究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背景 | 第12页 |
1.1.2 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 第12-13页 |
1.1.3 小学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与现实需求的差距 | 第13-14页 |
1.1.4 电子书包的普及对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支持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听说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2 移动环境下英语听说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1.5.1 电子书包 | 第23-24页 |
1.5.2 听说教学 | 第24页 |
1.5.3 教学模式 | 第24-2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2.1 学习金字塔理论 | 第26-27页 |
2.2 二语习得理论 | 第27-29页 |
2.2.1 输入假说 | 第27-28页 |
2.2.2 习得与学得假说 | 第28页 |
2.2.3 可理解输出假说 | 第28-29页 |
2.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9-32页 |
2.3.1 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 | 第29-30页 |
2.3.2 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观 | 第30页 |
2.3.3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观 | 第30-31页 |
2.3.4 情境认知理论的评价观 | 第31-3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2-40页 |
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32-33页 |
3.1.1 研究目标 | 第32页 |
3.1.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3.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33-34页 |
3.2.1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3.2.2 研究思路 | 第34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34-37页 |
3.3.1 英语测试卷 | 第34-35页 |
3.3.2 英语听说调查问卷 | 第35页 |
3.3.3 英语口语评价量规 | 第35-37页 |
3.4 研究背景与环境 | 第37-40页 |
3.4.1 研究背景介绍 | 第37-38页 |
3.4.2 研究环境支撑 | 第38-40页 |
第4章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设计 | 第40-58页 |
4.1 小学英语听说教学前端分析 | 第40-44页 |
4.1.1 学习者分析 | 第40-42页 |
4.1.2 教学内容分析 | 第42-44页 |
4.2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构建 | 第44-55页 |
4.2.1 听说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和路线 | 第44页 |
4.2.2 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素 | 第44-53页 |
4.2.3 电子书包作用及师生活动 | 第53-55页 |
4.3 模式实施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 第55-58页 |
4.3.1 明确电子书包运用的目的 | 第55页 |
4.3.2 调控人机与人际交互的比例 | 第55页 |
4.3.3 丰富听说学习所需的资源支持 | 第55-58页 |
第5章 基于电子书包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应用及成效分析 | 第58-76页 |
5.1 前期准备 | 第58-60页 |
5.1.1 环境搭建 | 第58页 |
5.1.2 对象及材料 | 第58-59页 |
5.1.3 师生培训 | 第59-60页 |
5.2 正式实施 | 第60-66页 |
5.2.1 应用安排 | 第60-61页 |
5.2.2 应用案例 | 第61-66页 |
5.3 成效分析 | 第66-76页 |
5.3.1 测试成绩分析 | 第66-69页 |
5.3.2 调查问卷分析 | 第69-71页 |
5.3.3 教师访谈分析 | 第71-7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80页 |
6.1 取得的成效 | 第76-77页 |
6.1.1 促进了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 | 第76页 |
6.1.2 促进了学生口语会话能力的提升 | 第76页 |
6.1.3 提高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 | 第76-77页 |
6.1.4 实现了大班额差异化教学 | 第77页 |
6.1.5 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 第77页 |
6.2 存在的问题 | 第77-78页 |
6.3 进一步的研究 | 第78-80页 |
6.3.1 听说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研究 | 第78页 |
6.3.2 家长视角的电子书包应用研究 | 第78-79页 |
6.3.3 基于技术的口语评价方法研究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