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选定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问题的确定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18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1-3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1 混合式学习 | 第21-22页 |
2.1.2 学习满意度 | 第22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2.2.1 研究样本 | 第22-25页 |
2.2.2 研究主题 | 第25-27页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2.3.1 研究样本 | 第27-28页 |
2.3.2 研究主题 | 第28-29页 |
2.4 研究反思 | 第29-31页 |
第3章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层级模型构建 | 第31-43页 |
3.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3.1.1 混合式学习八边形结构理论 | 第31页 |
3.1.2 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理论 | 第31-32页 |
3.1.3 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理论 | 第32页 |
3.2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层级模型构建 | 第32-43页 |
3.2.1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 第32-34页 |
3.2.2 影响因素各变量的确定及定义 | 第34-37页 |
3.2.3 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层级模型的构建 | 第37-43页 |
第4章 课程的设计实施与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43-69页 |
4.1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课程的前期设计 | 第43-49页 |
4.1.1 课程介绍以及教学计划 | 第43-44页 |
4.1.2 学习平台介绍 | 第44-45页 |
4.1.3 学习对象分析 | 第45页 |
4.1.4 学习内容设计 | 第45-47页 |
4.1.5 学习活动设计 | 第47-49页 |
4.2 混合式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49-54页 |
4.2.1 问卷制定 | 第49-50页 |
4.2.2 预测问卷的发放与项目分析 | 第50-53页 |
4.2.3 正式问卷的发放 | 第53-54页 |
4.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54-62页 |
4.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54-55页 |
4.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55-62页 |
4.4 样本影响因素的描述统计 | 第62-66页 |
4.4.1 样本个人影响因素的描述统计 | 第62-64页 |
4.4.2 问卷影响因素各项指标的描述统计 | 第64-66页 |
4.5 影响因素模型的重构与因素之间关系的假设 | 第66-69页 |
第5章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 | 第69-89页 |
5.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述 | 第69-71页 |
5.2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5.3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72-76页 |
5.3.1 模型的识别 | 第72页 |
5.3.2 违犯估计 | 第72-74页 |
5.3.3 模型拟合度的检验 | 第74-76页 |
5.4 模型的修正完善 | 第76-78页 |
5.5 模型假设的检验 | 第78-89页 |
5.5.1 模型中预设假设的检验 | 第78-82页 |
5.5.2 模型的群组分析 | 第82-84页 |
5.5.3 其它预设假设的检验 | 第84-89页 |
第6章 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策略及效果研究 | 第89-107页 |
6.1 策略的提出 | 第89-96页 |
6.1.1 从教师维度出发 | 第89-92页 |
6.1.2 从学习者维度出发 | 第92-94页 |
6.1.3 从课程建设维度出发 | 第94-95页 |
6.1.4 从技术支持维度出发 | 第95-96页 |
6.2 应用的效果 | 第96-107页 |
6.2.1 学习者与平台的交互 | 第96-97页 |
6.2.2 学习者与同伴之间的交互 | 第97-100页 |
6.2.3 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 | 第100-101页 |
6.2.4 学习者群体交互网络行为分析 | 第101-104页 |
6.2.5 学习者对课程整体满意度的评价 | 第104-107页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7.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7.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08-10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附录Ⅰ | 第117-121页 |
附录Ⅱ | 第121-125页 |
附录Ⅲ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