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咨询对哈萨克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 ·团体咨询概念界定 | 第8页 |
| ·心理弹性概念界定 | 第8-9页 |
| ·团体咨询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团体咨询的起源与发展 | 第9页 |
| ·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 | 第9-10页 |
| ·团体咨询对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 | 第10-11页 |
|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心理弹性的模型 | 第11页 |
| ·影响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因素 | 第11-13页 |
| ·个体因素 | 第12页 |
| ·家庭因素 | 第12-13页 |
| ·社会因素 | 第13页 |
| ·关于少数民族心理弹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测量 | 第14-16页 |
| 2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3 实证研究 | 第18-35页 |
| ·研究一初中生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 | 第18-2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研究材料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 ·施测及统计工具 | 第19页 |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9-23页 |
| ·研究二团体咨询对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 | 第23-35页 |
|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 ·干预程序 | 第24-25页 |
| ·干预方案 | 第25-29页 |
| ·干预结果 | 第29-35页 |
| ·干预结果的统计 | 第29-31页 |
| ·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的统计结果 | 第31-32页 |
| ·团体活动满意度的统计结果 | 第32-33页 |
| ·学生作业展示 | 第33-35页 |
| 4 讨论 | 第35-39页 |
| ·调查研究 | 第35-37页 |
| ·调查总体情况 | 第35页 |
| ·性别水平的差异 | 第35页 |
| ·年级水平的差异 | 第35页 |
| ·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分析 | 第35-36页 |
| ·民族水平的差异 | 第36-37页 |
| ·干预研究 | 第37-39页 |
| ·干预研究的效果讨论 | 第37页 |
| ·团体咨询对提升初中生心理弹性的适用性 | 第37-39页 |
| 5 结论 | 第39-40页 |
| 6 创新之处、不足和展望 | 第40-41页 |
| ·创新之处 | 第40页 |
| ·不足和展望 | 第40-41页 |
| 附录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