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外交语言的翻译原则与策略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应用价值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模糊性外交语言的特征与类型 | 第16-20页 |
·模糊性外交语言的特征 | 第16-18页 |
·政治敏感性 | 第16-17页 |
·模糊性 | 第17页 |
·民族性 | 第17-18页 |
·模糊性外交语言的类型 | 第18-20页 |
·指代模糊 | 第19页 |
·立场模糊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模糊性外交语言的成因与功能 | 第20-26页 |
·模糊性外交语言的成因 | 第20-21页 |
·模糊性外交语言的功能 | 第21-26页 |
·掩饰真相 | 第21-22页 |
·打破僵局 | 第22-23页 |
·表达立场 | 第23-25页 |
·维护权益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模糊性外交语言翻译的原则 | 第26-34页 |
·奈达“等效”翻译理论 | 第26-28页 |
·奈达“等效”理论 | 第26-27页 |
·对“等效”翻译理论的评估 | 第27页 |
·翻译的政治性 | 第27-28页 |
·模糊性外交语言的翻译原则 | 第28-34页 |
·“政治等效”的翻译原则 | 第28-32页 |
·“政治等效”翻译原理 | 第28-29页 |
·“政治等效”的内涵 | 第29页 |
·“政治等效”的特点 | 第29-30页 |
·“政治等效”原则的运用 | 第30-32页 |
·模糊性原则与精确性原则 | 第32-34页 |
·从模糊到模糊 | 第32-33页 |
·从模糊到精确 | 第33-34页 |
·从精确到模糊 | 第34页 |
第五章 模糊性外交语言的翻译策略 | 第34-38页 |
·直译法 | 第35-36页 |
·意译法 | 第36-37页 |
·综合法 | 第37-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