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简要评价 | 第16页 |
·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2 课程设置及结构调整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教学服务型大学 | 第20页 |
·课程 | 第20页 |
·课程设置 | 第20-21页 |
·课程结构 | 第21-22页 |
·课程管理 | 第22页 |
·大学课程设置的原则 | 第22-24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22-23页 |
·灵活性原则 | 第23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23页 |
·少而精原则 | 第23-24页 |
·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课程的基本属性 | 第24-25页 |
·高等教育认知论 | 第25页 |
·高等教育政治论 | 第25-26页 |
·高等教育系统论 | 第26-27页 |
3 教学服务型大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原因 | 第27-35页 |
·教学服务型大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 第27-31页 |
·横向结构:“四多四少一不足” | 第27-30页 |
·纵向结构:“知识三层楼” | 第30-31页 |
·导致教学服务型大学课程设置现状的原因 | 第31-35页 |
·科学技术的进步 | 第31-32页 |
·培养目标的改变 | 第32-33页 |
·课程理论的发展 | 第33-35页 |
4 我国教学服务型大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第35-45页 |
·我国教学服务型大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课程设置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课程设置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对教学服务型大学课程设置存在影响的因素 | 第38-45页 |
·教师自身背景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 第38-39页 |
·学生主体性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 第39页 |
·学校教学环境构建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 第39页 |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 第39-40页 |
·课程评价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 第40-45页 |
5 国外大学课程设置的经验与启示 | 第45-53页 |
·国外大学课程设置的经验 | 第45-49页 |
·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经验 | 第45-46页 |
·英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经验 | 第46-48页 |
·日本大学课程设置的经验 | 第48-49页 |
·国外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 第49-53页 |
·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 第49-50页 |
·英国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 第50-51页 |
·日本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 第51-53页 |
6 教学服务型大学课程设置及结构调整对策 | 第53-57页 |
·教学服务型大学更应注重的课程设置原则 | 第53-54页 |
·加强基础教学,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第54页 |
·注重课程设置内容的实用性,提高大学生全面素养 | 第54页 |
·重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 第54-55页 |
·加强课程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结合,促进课程国际化进程 | 第55页 |
·改革课程结构,不断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融 | 第55-56页 |
·把握好各种课程设置的比例,使课程设置更趋科学合理 | 第56页 |
·改革现有课程考核办法,考核更科学化、多样化 | 第56-57页 |
7 C高校课程设置及结构调整实证分析 | 第57-65页 |
·C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第57-60页 |
·C高校本科课程设置与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 第60-63页 |
·对C高校课程设置与结构调整的建议 | 第63-65页 |
8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 第69-72页 |
附录2 | 第72-74页 |
附录3 | 第74-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