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理论背景 | 第9-10页 |
·实践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6-35页 |
·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及其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创新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人才的概念和特征 | 第17页 |
·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和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其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人才流动理论与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24-33页 |
·人才流动理论 | 第24-30页 |
·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30-33页 |
·评述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创新型人才流动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57页 |
·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行为过程 | 第35-41页 |
·人的行为过程 | 第35-38页 |
·企业人才流动的行为过程 | 第38-41页 |
·创新型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6页 |
·人口统计变量 | 第41-42页 |
·个人与组织匹配水平 | 第42页 |
·薪酬满意度 | 第42-43页 |
·工作环境 | 第43-44页 |
·工作本身因素 | 第44页 |
·职业成长空间 | 第44页 |
·组织承诺 | 第44-45页 |
·就业机会 | 第45页 |
·家庭因素 | 第45-46页 |
·流动成本 | 第46页 |
·其他因素 | 第46页 |
·创新型人才流动模型分析 | 第46-56页 |
·创新型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对人才流动的作用假设 | 第46-55页 |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模型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创新型人才流动的效应分析与风险后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7-64页 |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的效应分析 | 第57-61页 |
·正面效应分析 | 第57-59页 |
·消极后果分析 | 第59-61页 |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的风险后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1-63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61-6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64-85页 |
·问卷设计 | 第64-70页 |
·问卷编制说明 | 第64-67页 |
·问卷测试 | 第67-70页 |
·正式调研与分析 | 第70-82页 |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70页 |
·样本分析和问卷测度 | 第70-76页 |
·问卷分析 | 第76-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对策 | 第85-91页 |
·风险预防 | 第85-87页 |
·完善人才战略规划,帮助人才规划职业生涯路径 | 第85页 |
·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帮助人才完成生涯目标 | 第85-86页 |
·关注人才的同时关注其家庭,提高人才流动的成本 | 第86页 |
·改善和完善企业各方面建设,满足人才的一般性需求 | 第86-87页 |
·坚持人本管理,构建和谐开放的企业文化 | 第87页 |
·风险控制 | 第87-89页 |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防控系统 | 第87-88页 |
·建立人才储备库,为企业储备充足的后备干部 | 第88页 |
·严把招聘关,防止招入不合适的人才 | 第88页 |
·提高无形资产保护力度,防止损失扩大 | 第88页 |
·不断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防止人才集体跳槽 | 第88-89页 |
·通过各种风险转移措施转移风险损失 | 第89页 |
·风险反馈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91-94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创新点 | 第92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附录 A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问卷调查 | 第100-10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