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介词“从”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7-12页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7-8页
 二、 研究成果综述第8-11页
 三、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介词“从”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第12-21页
 第一节 介词“从”的语义功能第12-15页
  一、 处所标记第12-13页
  二、 时间标记第13页
  三、 方面标记第13-14页
  四、 范围标记第14-15页
  五、 依据标记第15页
 第二节 “从”类介词短语的构成及句法功能第15-21页
  一、 “从”类介词短语的构成第15-19页
  二、 “从”类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第19-21页
第二章 介词“从”的偏误分析第21-38页
 第一节 词语偏误第21-33页
  一、 误代第21-26页
  二、 冗余第26-29页
  三、 遗漏第29-33页
 第二节 结构偏误第33-38页
  一、 介词框架不完整第33-35页
  二、 介词短语错序第35-38页
第三章 教材“从”类项目的编排与“从”的教学第38-57页
 第一节 介词“从”在教材中的编排情况第38-49页
  一、 《发展汉语》介词“从”的编排第38-43页
  二、 《新实用汉语课本》介词“从”的编排第43-47页
  三、 设置情况比较第47-49页
 第二节 介词“从”在教材练习中的设置情况第49-53页
  一、 《发展汉语》课后练习题型第49-51页
  二、 《新实用汉语课本》课后练习题型第51-52页
  三、 设置情况比较第52-53页
 第三节 介词“从”的教学建议第53-57页
  一、 区分介词“从”教学的阶段性第53-54页
  二、 设置对比性练习区别介词“从”与近义介词的用法第54-55页
  三、 加强对“从”类介词框架的交际性练习第55-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段玉裁《诗经小学》训诂研究
下一篇:任大椿《弁服釋例》名物訓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