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绪论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1. E-learning 的定义 | 第13-14页 |
2. 企业 E-learning 的特征与优势 | 第14-16页 |
3. 企业 E-learning 课件 | 第16页 |
(二)企业 E-learning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6-25页 |
1. 国内外企业 E-learning 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2. 国内外企业 E-learning 的应用现状 | 第20-24页 |
3. 小结 | 第24-25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5-37页 |
(一)学习理论 | 第25-28页 |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页 |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27页 |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二)成人学习理论 | 第28-30页 |
(三)教学设计理论 | 第30-32页 |
(四)教学讯息设计原理:动机原理、学习原理 | 第32-37页 |
1. ARCS 动机模型 | 第33-34页 |
2. 讯息设计中的动机激发与维持 | 第34-36页 |
3. 学习原理 | 第36-37页 |
四、企业 E-learning 教学设计与改进的个案研究 | 第37-70页 |
(一)前期分析 | 第37-40页 |
1.项目总体介绍 | 第37-38页 |
2.学习需求分析 | 第38页 |
3.学习者分析 | 第38页 |
4.教学目标分析 | 第38-39页 |
5.学习内容分析 | 第39-40页 |
(二)对原课件的分析 | 第40-48页 |
1.前期分析不足 | 第40-41页 |
2.交互较少 | 第41-42页 |
3.缺乏反馈 | 第42-43页 |
4.缺乏有效复习与总结 | 第43-44页 |
5.缺少学习支持 | 第44-45页 |
6.选用图片不够恰当 | 第45-47页 |
7.文本布局不够合理 | 第47-48页 |
(三)教学设计 | 第48-52页 |
1.重新安排学习内容 | 第48-49页 |
2.采用问题式导入 | 第49-50页 |
3.使用多种交互方式 | 第50-52页 |
4.及时进行复习与总结 | 第52页 |
5.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 第52页 |
(四)讯息设计 | 第52-54页 |
1.使用宽、浅结构的菜单 | 第52-53页 |
2.双学习导航设计 | 第53页 |
3.选用恰当的画面元素 | 第53-54页 |
(五)开发与实施 | 第54-63页 |
(六)评价 | 第63-70页 |
1. 评价过程 | 第64-65页 |
2.评价结果 | 第65-69页 |
3.项目反思 | 第69-70页 |
五、总结与反思 | 第70-72页 |
(一)研究历程回顾 | 第70-71页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71页 |
(三)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