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研究概述 | 第9-14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背景 | 第9-10页 |
·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教育衔接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外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教学衔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 | 第14-19页 |
·教学衔接相关概念 | 第14页 |
·教学与教育 | 第14页 |
·衔接 | 第14页 |
·教学有效衔接 | 第14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系统理论 | 第14-15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5-16页 |
·关联主义教学理论 | 第16页 |
·学习动机理论 | 第16-17页 |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19-29页 |
·学生情况 | 第19-27页 |
·教师情况 | 第27-29页 |
第4章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7页 |
·教育思想的不衔接 | 第29页 |
·教育制度不衔接 | 第29-30页 |
·教学内容的不衔接 | 第30-33页 |
·教材版本的多样化 | 第30页 |
·初高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对比 | 第30页 |
·教材内容对比(以人教版为例) | 第30-33页 |
·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差异 | 第33-34页 |
·缺乏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 | 第34-35页 |
·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的脱节 | 第35-37页 |
第5章 初-高中地理衔接点的分析研究 | 第37-40页 |
·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 | 第37-38页 |
·初高中必备地理能力的衔接 | 第38-39页 |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衔接 | 第39-40页 |
第6章 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尝试性研究 | 第40-55页 |
·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与培养 | 第40-42页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40-41页 |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 | 第41页 |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 第41-42页 |
·充分利用“绪论”,上好高一地理第一堂课 | 第42-43页 |
·借鉴一些国家的地理课程设置情况 | 第43-45页 |
·地理必修课开课的时间较长,课时较多 | 第43-44页 |
·地理课程设置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 第44页 |
·教学要求细化、知识要点粗化 | 第44-45页 |
·有效教学方法的衔接 | 第45-50页 |
·地理教师要有整体教学的观念 | 第45-46页 |
·将思维导图灵活的应用于教学衔接中 | 第46-47页 |
·案例教学的衔接模式 | 第47-49页 |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整理 | 第49-50页 |
·学生档案袋的建立 | 第50-51页 |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 第51页 |
·形成师生平等对话的地理学习氛围 | 第51-53页 |
·加强学习方法引导,注重探究能力的衔接 | 第51-52页 |
·自我学习方法的加强 | 第52-53页 |
·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 | 第53页 |
·教学管理上的衔接 | 第53-55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存在不足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