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新时代的要求 | 第9页 |
·新课改的要求 | 第9-10页 |
·地理学科本身的要求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 第13-15页 |
·有利于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 第13页 |
·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第13-14页 |
·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问题意识及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界定 | 第15-17页 |
·问题意识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问题导学教学的界定 | 第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页 |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18-19页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9-20页 |
·地理教学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中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调查对象及内容 | 第21页 |
·中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调查现状 | 第21-23页 |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比较低 | 第21-22页 |
·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积极性不高 | 第22页 |
·质疑意识不高 | 第22页 |
·学生的创新性不足 | 第22-23页 |
·中学生地理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学生因素 | 第23-24页 |
·评价因素 | 第24页 |
·教师因素 | 第24-27页 |
第4章 问题导学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 第27-41页 |
·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 第27-32页 |
·问题导学教学法培养地理问题意识的实施策略 | 第32-41页 |
·创设“问”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想问 | 第32-33页 |
·从“问题解决”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33-35页 |
·从“启发探究”环节入手,培养学生发现和提问能力 | 第35-37页 |
·从“评价方式”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意识 | 第37-41页 |
第5章 问题导学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实验研究 | 第41-49页 |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对象 | 第41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实验时间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实验过程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与原因分析 | 第42-49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3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9页 |
·对问题导学教学法实施的建议 | 第49-50页 |
·问题导学教学法对教学主体的要求 | 第49-50页 |
·问题导学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50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