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非典型雇佣方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1-27页 |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1-14页 |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及特性 | 第11-12页 |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 ·战略人力资源背景下雇佣方式的变迁 | 第14-15页 |
| ·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雇佣方式 | 第14页 |
| ·雇佣方式的变迁 | 第14-15页 |
| ·非典型雇佣的理论研究 | 第15-27页 |
|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5-19页 |
| ·非典型雇佣与典型雇佣的比较 | 第19-21页 |
| ·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分类 | 第21-27页 |
| 第三章 企业采用多元雇佣的动因分析 | 第27-36页 |
| ·雇佣方式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背景 | 第27-29页 |
| ·多元雇佣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29-36页 |
| ·宏观环境因素 | 第29-32页 |
| ·企业内部因素 | 第32-33页 |
| ·雇员个人因素 | 第33-36页 |
| 第四章 劳务派遣方式下的风险及问题 | 第36-49页 |
| ·使用劳务派遣所面临的市场挑战和管理思考 | 第36-38页 |
| ·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提出巨大挑战 | 第36-37页 |
| ·对劳动市场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37页 |
| ·对已有的劳动法律、法规提出巨大挑战 | 第37页 |
| ·对雇员主体提出更高要求 | 第37页 |
| ·对企业日常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 | 第37-38页 |
| ·企业使用劳务派遣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 第38-42页 |
| ·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的风险 | 第38-40页 |
| ·企业使用劳务派遣所面临的问题 | 第40-42页 |
| ·被派遣员工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42-46页 |
| ·心理契约的违背风险 | 第42-43页 |
| ·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 | 第43-44页 |
| ·被派遣劳动者的不公平待遇问题 | 第44-46页 |
| ·企业劳务派遣中的两大法律问题 | 第46-49页 |
| ·雇主责任问题 | 第46-47页 |
| ·集体谈判权问题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新时期非典型雇佣发展的策略研究 | 第49-58页 |
| ·新时期非典型雇佣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动向 | 第49-51页 |
| ·快速的扩张趋势 | 第49-50页 |
| ·管理的外部化趋势 | 第50页 |
| ·差异化的分布趋势 | 第50-51页 |
| ·新时期非典型雇佣发展遇到的困境 | 第51-52页 |
| ·增加了企业管理控制的难度 | 第51页 |
| ·员工的就业安全度较低,缺乏归属感 | 第51-52页 |
| ·不同层次员工间冲突和压力的增加 | 第52页 |
| ·非典型雇佣就业群体的复杂性 | 第52页 |
| ·非典型雇员的权益难以保障 | 第52页 |
| ·规范非典型雇佣发展的策略 | 第52-58页 |
| ·加强政府职能 | 第53-55页 |
| ·企业建立合理用人机制 | 第55-56页 |
| ·完善工会职能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第七章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