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北方方言(华北官话)论文

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社会分层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概说第8-31页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第8-9页
  一、研究内容第8-9页
  二、研究目的第9页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步骤第9-18页
  一、调查语料的整理第9-11页
  二、调查语料的分类第11-12页
  三、调查点的选择第12-14页
  四、调查对象的分类第14页
  五、调查问卷的设计第14-18页
  六、调查的实施第18页
 第三节 北京话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第18-21页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31页
  一、北京、北京人、北京话第21-24页
  二、普通话第24-26页
  三、单音节词的界定和特点第26-28页
  四、异读的界定第28-31页
第二章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及差异研究第31-68页
 第一节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第31-36页
  一、语言使用第31-33页
  二、语言态度第33-35页
  三、结论第35-36页
 第二节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年龄差异第36-43页
  一、语言使用的年龄差异第36-41页
  二、语言态度的年龄差异第41-43页
 第三节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性别差异第43-51页
  一、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第43-48页
  二、语言态度的性别差异第48-51页
 第四节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文化程度差异第51-59页
  一、语言使用的文化程度差异第51-56页
  二、语言态度的文化程度差异第56-59页
 第五节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职业差异第59-68页
  一、语言使用的职业差异第59-64页
  二、语言态度的职业差异第64-68页
第三章 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调查第68-75页
 第一节 声调变化类读音调查第68-70页
 第二节 声母替换类读音调查第70-71页
 第三节 韵母替换类读音调查第71-73页
 第四节 单韵母变双韵母类读音调查第73页
 第五节 减音类读音调查第73-74页
 第六节 特殊类读音调查第74页
 第七节 结论第74-75页
第四章 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差异研究第75-98页
 第一节 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年龄差异第75-80页
  一、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年龄差异第75-80页
  二、差异分析第80页
 第二节 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性别差异第80-85页
  一、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性别差异第80-85页
  二、差异分析第85页
 第三节 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文化程度差异第85-90页
  一、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文化程度差异第85-90页
  二、差异分析第90页
 第四节 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职业差异第90-98页
  一、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职业差异第90-97页
  二、差异分析第97-98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第98-111页
 第一节 结论第98-102页
  一、北京话、普通话使用状况和使用态度第98页
  二、北京话、普通话使用和态度的差异第98-99页
  三、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的变异情况及变异动因第99-100页
  四、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读音的社会差异第100-102页
 第二节 本文结论的再讨论第102-110页
  一、北京话单音节异读词北京话读音占优势被试语言使用、态度分析第102-106页
  二、不可忽视的语言使用者个体差异第106-107页
  三、语言发展趋势预测第107-110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局限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附录 北京话单音异读词社会分层统计第114-140页
 附录一 声调变化类单音异读词社会分层统计第114-123页
 附录二 声母替换类单音节异读词社会分层统计第123-127页
 附录三 韵母替换类单音节异读词社会分层统计第127-135页
 附录四 单韵母变双韵母类单音节异读词社会分层统计第135-137页
 附录五 减音类单音节异读词社会分层统计第137-138页
 附录六 特殊类单音节异读词社会分层统计第138-140页
发表论文第140-142页
后记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吾尔语柯坪土语研究
下一篇: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