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导论 | 第13-25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13-15页 |
一、柯坪县概况 | 第13页 |
二、柯坪土语的特殊性 | 第13-14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四、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5页 |
二、研究方式和方法 | 第15-16页 |
三、调查信息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维吾尔语方言研究简述 | 第17-22页 |
一、维吾尔语界对"方言"一词的认识 | 第17-18页 |
二、维吾尔语方言研究的形成:方言分类及其标准 | 第18-19页 |
(一) 国外学者对维吾尔语方言的划分 | 第18-19页 |
(二) 国内学者的探讨及综合性标准的提出 | 第19页 |
三、维吾尔语方言研究的发展:宏观、微观研究简要 | 第19-21页 |
(一) 宏观研究 | 第19-20页 |
(二) 微观研究 | 第20-21页 |
四、维吾尔语方言研究的简评 | 第21页 |
五、维吾尔语各方言的主要特点 | 第21页 |
六、维吾尔语方言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柯坪土语的前期研究 | 第22-23页 |
第五节 本文中使用的转写及缩写符号 | 第23-25页 |
第一章 音系 | 第25-81页 |
第一节 概况 | 第25-33页 |
一、元音及其出现情况 | 第25-28页 |
二、辅音 | 第28-30页 |
三、辅音音位的出现情况 | 第30-33页 |
第二节 音节结构及辅音丛 | 第33-38页 |
一、音节结构 | 第33-34页 |
二、辅音丛 | 第34-38页 |
三、本节结语 | 第38页 |
第三节 元音的和谐及同化 | 第38-43页 |
一、词根内和谐 | 第38-40页 |
二、词根和词缀间和谐 | 第40页 |
三、不和谐 | 第40-41页 |
四、和谐基础上的元音同化 | 第41-42页 |
五、本节结语 | 第42-43页 |
第四节 词中韵律及元音变化 | 第43-51页 |
一、柯坪土语的词中韵律特征 | 第43-47页 |
(一) 柯坪土语中的词根重音不迁移情形 | 第43-44页 |
(二) 柯坪土语音节重量特征对词重音的影响 | 第44页 |
(三) 不重读的附加成分 | 第44-46页 |
(四) 柯坪土语中末尾音节不重读的词语 | 第46-47页 |
二、词中韵律基础上的元音变化 | 第47-50页 |
(一) /a/、/ε/的不高化及不弱化 | 第47-48页 |
(二) /a/、/ε/的不完整高化(1) | 第48页 |
(三) /a/、/ε/的不完整高化(2) | 第48-49页 |
(四) /a/的央化 | 第49-50页 |
(五) 连续谈话中/a/、/ε/的央化或高化 | 第50页 |
三、讨论与结语 | 第50-51页 |
第五节 辅音变化 | 第51-60页 |
一、擦化 | 第51-57页 |
(一) 塞音q、k的擦化 | 第51-54页 |
(二) 双唇塞音p、b的擦化 | 第54-56页 |
(三) 词首j的擦化 | 第56页 |
(四) 前送气音节中[~hp]的擦化 | 第56页 |
(五) 塞擦音d(?)的擦化 | 第56-57页 |
(六) 边音l的擦化 | 第57页 |
二、浊化 | 第57-58页 |
(一) t(?)的浊化 | 第57页 |
(二) χ的浊化 | 第57-58页 |
三、腭化 | 第58页 |
(一) 软腭化 | 第58页 |
(二) 硬腭化 | 第58页 |
四、边音l的不省略、不同化现象 | 第58-59页 |
五、v的强化 | 第59页 |
六、结论 | 第59-60页 |
第六节、增音、减音及换位现象 | 第60-65页 |
一、增音 | 第60-62页 |
(一) 半元音j的增多 | 第60-61页 |
(二) 浊喉音[(?)]的增多 | 第61-62页 |
(三) 元音的增多 | 第62页 |
二、减音 | 第62-64页 |
(一) 名词第三人称词缀形式{-si}中i音的省略 | 第62-63页 |
(二) 喉音h和半元音j的省略 | 第63页 |
(三) 音节末尾流音/r/的省略 | 第63-64页 |
(四) 构词词缀{-lA(?)}中lA的省略 | 第64页 |
三、换位 | 第64页 |
四、本节结语 | 第64-65页 |
第七节 元音和辅音的交互作用——前送气 | 第65-75页 |
一、前送气的出现情形及与相关突厥语的比较 | 第65-67页 |
(一) 前送气的出现情形 | 第65-66页 |
(二) 与相关突厥语的比较 | 第66-67页 |
二、前送气的性质和来源 | 第67-69页 |
(一) 性质 | 第67页 |
(二) 前送气的来源——Arienne M.Dwyer的解释 | 第67-69页 |
三、对Arienne M.Dwyer解释的补充 | 第69-74页 |
(一) 前送气的声学分析 | 第69-71页 |
(二) 前送气的社会分布 | 第71-74页 |
四、小语 | 第74-75页 |
五、柯坪土语中的元音辅音化现象 | 第75页 |
第八节 连读音变 | 第75-76页 |
一、元音合并 | 第75页 |
二、元音省略 | 第75-76页 |
三、元音的央化和高化 | 第76页 |
第九节 柯坪土语的内部地域差异 | 第76-81页 |
一、柯坪土语两个语言片的主要区别 | 第77-79页 |
二、本节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二章 形态 | 第81-109页 |
第一节 体词的形态 | 第81-89页 |
一、名词 | 第81-84页 |
二、代词 | 第84-86页 |
三、数词、量词及形容词 | 第86-88页 |
四、本节结语 | 第88-89页 |
第二节 动词形态 | 第89-97页 |
一、动词的体和态 | 第89-90页 |
二、动词的无人称形式 | 第90-91页 |
三、动词的人称 | 第91-92页 |
四、陈述式的人称、时体 | 第92-96页 |
五、助动词idi | 第96页 |
六、本节结语 | 第96-97页 |
第三节 无词形变化词类 | 第97-100页 |
一、特有语气词 | 第97-98页 |
二、关联成分 | 第98-99页 |
四、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四节 构词形态 | 第100-109页 |
一、派生构词法 | 第100-104页 |
三、合成构词法 | 第104-107页 |
四、柯坪土语动、名词变位形式的词汇化(名词化) | 第107-108页 |
五、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三章 词汇 | 第109-134页 |
第一节 柯坪土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 第109-114页 |
一、颜色词 | 第109页 |
二、亲属称谓词 | 第109-110页 |
三、地方文化词汇 | 第110-114页 |
第二节 柯坪土语地方词汇的来源分析 | 第114-119页 |
一、柯坪土语中保留的古代突厥语词 | 第114-116页 |
二、柯坪土语中的借词 | 第116-119页 |
第三节 柯坪土语词汇与标准语的比较 | 第119-123页 |
一、特有词汇 | 第119-120页 |
二、异形同义词和短语 | 第120-121页 |
三、柯坪土语与标准语词汇意义范围区别 | 第121-123页 |
第五节 柯坪土语地方词汇表 | 第12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附录1 柯坪土语长篇话语材料 | 第137-193页 |
·在玉尔其(jyrt(?)i)村录取的语料 | 第137-149页 |
·在玉斯屯克库木艾日克(ystyn qumeriq)录取的语料 | 第149-151页 |
·在尤库日斯(uqris)村录取的语料 | 第151-152页 |
·在托万克库木艾日克(tφvεn qumeriq)村录取的语料 | 第152-156页 |
·在托木艾日克(tomeriq)村录取的语料 | 第156-159页 |
·在阿热阿依玛克(arajmaq)村录取的语料 | 第159-161页 |
·在巴格勒克(ba(?)liq)村录取的语料 | 第161-167页 |
·在喀拉玛(qalma)村录取的语料 | 第167-171页 |
·在库木鲁克(qumluq)村录取的语料 | 第171-178页 |
·在盖孜力克(gεzlik)村录取的语料 | 第178-181页 |
·在帕松(pasun)村录取的语料 | 第181-182页 |
·在卡拉库特(qarakyt)村录取的语料 | 第182-184页 |
·在沙枣泉(d(?)igdε bulaq)录取的对话资料 | 第184-193页 |
附录2 柯坪土语中前送气和非前送气对立词声波图(以o~ht和ot为例) | 第193-195页 |
附录3 柯坪土语前送气出现情况调查问卷 | 第195-196页 |
附录4 柯坪土语常用5对词中前送气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