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 ·语码和语码转换 | 第8-10页 |
| ·语码 | 第8页 |
| ·语码转换和相关概念 | 第8-10页 |
| ·本文研究对象: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 | 第10页 |
| ·本文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理论来源 | 第13-18页 |
| ·Gumperz 的情境型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 | 第13-14页 |
| ·Myers-Scotton 的标记模式理论 | 第14-15页 |
| ·Fishman 的语域理论 | 第15-16页 |
| ·周国光的码值理论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校园日常社交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 第18-33页 |
| ·校园日常社交语码转换现象 | 第18页 |
| ·校园日常社交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 第18-33页 |
| ·就言语表达来看 | 第18-23页 |
| ·就交际者心理角度来看 | 第23-30页 |
| ·就语境角度看 | 第30-32页 |
| ·其他原因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 第33-40页 |
|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教师语言 | 第33-34页 |
| ·对外汉语初级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 第34-38页 |
| ·阐释意义 | 第34-35页 |
| ·强调作用 | 第35-36页 |
| ·调节气氛,鼓励学生 | 第36-37页 |
| ·课堂管理 | 第37-38页 |
| ·外汉课堂语码转换注意点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40-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