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

冷却肉防腐剂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3页
 1.我国猪肉的消费趋势第10-11页
  1.1 热鲜肉第10-11页
  1.2 冷冻肉第11页
  1.3 冷却肉第11页
 2 冷却肉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第11-13页
  2.1 冷却肉的特点第11-12页
  2.2 国际上生鲜肉的消费趋势第12-13页
  2.3 我国冷却肉的发展现状第13页
 3 影响冷却猪肉货架期的因素第13-16页
  3.1 微生物对猪肉货架期的影响第13-15页
  3.2 温度的影响第15-16页
  3.3 包装的影响第16页
 4 有关防腐的理论第16-18页
 5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8-23页
  5.1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ium Chloride,缩写为CPC)第19页
  5.2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缩写为NaClO)第19-20页
  5.3 酸化亚氯酸钠(Acidified Sodium Chlorite,缩写为ASC)第20-21页
  5.4 冷却猪肉的检测指标第21-23页
第二章 CPC对冷却肉的防腐效果第23-31页
 1 前言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2.1 材料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3.1 不同浓度CPC对猪肉的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第26-27页
  3.2 不同浓度CPC对猪肉总菌的抑制效果第27-28页
  3.3 不同浓度CPC处理后的猪肉的pH变化及感官评定第28-29页
 4 讨论第29-31页
第三章 次氯酸钠对冷却肉的防腐效果第31-40页
 1 前言第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2.1 材料第31-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3.1 不同pH的NaClO对猪肉的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第33-34页
  3.2 不同pH的NaClO对猪肉总菌的抑制效果第34-35页
  3.3 不同pH的NaClO处理后的猪肉的pH变化及感官评定第35-36页
  3.4 pH5.5时不同浓度的NaClO对猪肉的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第36-37页
  3.5 pH5.5时不同浓度的NaClO对猪肉总菌的抑制效果第37页
  3.6 pH5.5时不同浓度的NaClO处理后的猪肉的pH变化及感官评定第37-38页
 4 讨论第38-40页
第四章 酸化亚氯酸钠对冷却肉的防腐效果第40-48页
 1 前言第4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2.1 材料第40-41页
  2.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3.1 不同浓度ASC对猪肉的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第42页
  3.2 不同浓度ASC对猪肉总菌的抑制效果第42-43页
  3.3 不同浓度ASC处理后的猪肉的pH变化及感官评定第43-44页
  3.4 不同磷酸比例的ASC对猪肉的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第44-45页
  3.5 不同磷酸比例的ASC对猪肉总菌的抑制效果第45-46页
  3.6 不同磷酸比例的ASC处理后的猪肉的pH变化及感官评定第46-47页
 4 讨论第47-48页
第五章 酸化亚氯酸钠和次氯酸钠与CPC的复配效果 #(?)第48-56页
 1 前言第4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2.1 材料第48-49页
  2.2 实验方法第4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3.1 CPC复配第49-51页
  3.2 ASC与CPC复配第51-54页
 4 讨论第54-56页
第六章 几种防腐剂的比较第56-65页
 1 前言第5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6-59页
  2.1 材料第56页
  2.2 实验方法第56-5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3.1 不同防腐剂对猪肉的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第59页
  3.2 不同防腐剂对猪肉总菌的抑制效果第59-60页
  3.3 不同防腐剂处理后的猪肉的TVB-N的变化第60-61页
  3.4 不同防腐剂处理后的猪肉的pH变化及感官评定第61-62页
 4 讨论第62-65页
  4.1 防腐效果的比较第62-63页
  4.2 杀菌机理第63页
  4.3 安全性第63页
  4.4 成本及操作简便性第63-64页
  4.5 关于猪肉新鲜程度测定方法的探讨第64-65页
总结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征结构配置方法在飞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几种低聚糖激发子的制备及其对毛白杨愈伤组织抗病性诱导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