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 第1-9页 |
(一) 教学法的重要性 | 第8页 |
(二) 我国重视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 第8-9页 |
(三) 笔者对教育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探索 | 第9页 |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 第9-20页 |
(一) 关于讨论式教学法 | 第9-11页 |
1、概念 | 第9页 |
2、优点与缺点 | 第9-10页 |
3、特点 | 第10-11页 |
(二) 关于高中历史课程 | 第11-14页 |
1、高中学生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2、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和基本特征 | 第13页 |
3、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 第13页 |
4、高中历史课程的任务目标 | 第13-14页 |
(三) 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的理论依据 | 第14-20页 |
1、心理学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2、教育学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3、信息论依据 | 第18-19页 |
4、历史学科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三、意义 | 第20-23页 |
(一) 可以营建积极的课堂气氛 | 第20-21页 |
(二) 可以较好的统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 第21-22页 |
(三) 可以实现有效教学 | 第22-23页 |
(四) 可以提升高考应试能力 | 第23页 |
四、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 | 第23-29页 |
(一) 准备阶段 | 第23-26页 |
1、教师的准备 | 第23-25页 |
2、学生的准备 | 第25-26页 |
(二) 讨论进行中 | 第26-29页 |
1、课堂座位的安排 | 第26-27页 |
2、教师引出讨论的话题 | 第27页 |
3、开始进入主题讨论 | 第27-28页 |
4、核心支柱:提问、倾听、回应 | 第28-29页 |
(三) 讨论后 | 第29页 |
1、及时地总结 | 第29页 |
2、适时的反馈学生对此次讨论的满意程度 | 第29页 |
五、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运用的典型案例 | 第29-37页 |
(一) 有关唐代诗歌发展原因的讨论 | 第29-35页 |
(二) 中国古代史中可以运用讨论法的案例 | 第35-37页 |
六、结语与反思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