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12页 |
第一节 地理概况 | 第8页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8-9页 |
第三节 发音合作人 | 第9页 |
第四节 方言概说 | 第9-10页 |
第五节 音标符号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语音分析 | 第12-27页 |
第一节 声母 | 第12页 |
第二节 韵母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单字调 | 第13页 |
第四节 音节结构 | 第13-23页 |
第五节 儿化 | 第23-24页 |
第六节 连读变调 | 第24-25页 |
第七节 轻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高平音和中古音的比较 | 第27-56页 |
第一节 声母系统的比较 | 第27-35页 |
第二节 韵母系统的比较 | 第35-49页 |
第三节 声调系统的比较 | 第49-54页 |
第四节 从古今比较看高平音系的特点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高平音和北京音的比较 | 第56-61页 |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 第56-57页 |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 第57-60页 |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同音字表 | 第61-78页 |
第六章 标音举例 | 第78-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