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保山市隆阳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问题提出第10-12页
    1.3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4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1 理论意义第13页
        1.4.2 现实意义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7页
    2.1 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2.1.1 留守儿童的概念第14页
        2.1.2 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2.2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第15-22页
        2.2.1 心理弹性的概念第15-16页
        2.2.2 心理弹性的测量第16页
        2.2.3 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第16-18页
        2.2.4 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第18-22页
            2.2.4.1 内部保护性因子第18-20页
            2.2.4.2 外部保护性因子第20-22页
    2.3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2-25页
        2.3.1 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背景变量第22页
        2.3.2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内部保护因子第22-23页
        2.3.3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外部保护因子第23-25页
    2.4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第25-27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27-31页
    3.1 被试的选取第27页
    3.2 研究目的第27页
    3.3 研究问题第27-28页
    3.4 研究假设第28-29页
    3.5 研究方法第29页
    3.6 研究工具第29-30页
        3.6.1 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第29页
        3.6.2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第29页
        3.6.3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第29-30页
        3.6.4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第30页
        3.6.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第30页
    3.7 数据分析方法第30-31页
第4章 结果分析第31-55页
    4.1 不同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比较第31-45页
        4.1.1 留守儿童人口统计学变量分布情况第31-32页
        4.1.2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2-33页
        4.1.3 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差异比较第33-34页
        4.1.4 不同民族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差异比较第34-35页
        4.1.5 独生与不独生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差异比较第35页
        4.1.6 担任班干部情况的心理韧性差异比较第35-36页
        4.1.7 留守儿童父母关系状况的差异检验第36-37页
        4.1.8 照看方式不同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第37页
        4.1.9 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第37-38页
        4.1.10 不同学习成绩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第38-40页
        4.1.11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不同父母外出情况的差异检验第40页
        4.1.12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与父母团聚时间的差异检验第40-41页
        4.1.13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父亲文化程度的差异检验第41-42页
        4.1.14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父亲职业的差异检验第42-43页
        4.1.15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母亲文化程度的差异检验第43-44页
        4.1.16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母亲职业差异检验第44-45页
    4.2 留守儿童年龄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第45-46页
    4.3 不同心理弹性留守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检验第46-48页
    4.4 不同心理弹性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差异检验第48页
    4.5 不同心理弹性留守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差异检验第48-49页
    4.6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第49-51页
        4.6.1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第49-50页
        4.6.2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第50-51页
        4.6.3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第51页
    4.7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多元回归分析第51-52页
    4.8 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路径分析第52-55页
第5章 讨论第55-61页
    5.1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状况不容乐观第55页
    5.2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某些人口学变量存在关联第55-57页
    5.3 不同心理弹性留守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领悟社会支持存在差异第57-58页
    5.4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及领悟社会支持存在相关第58-59页
    5.5 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领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多元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第59-61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第61-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1页
    6.2 对策建议第61-64页
        6.2.1 家庭方面第61-62页
        6.2.2 学校方面第62-63页
        6.2.3 政府方面第63-64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移动计算的移动代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指纹识别系统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