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蛋白质和多糖混合体系的相分离性质及对食品微结构的影响 | 第14-17页 |
·相分离对食品微结构的影响 | 第14-16页 |
·蛋白质和多糖的相分离性质 | 第16-17页 |
·结合相分离(Associative Phase Separation) | 第16页 |
·互斥相分离(Segregative Phase Separation) | 第16-17页 |
·热力学不相容导致的蛋白质和多糖的互斥相分离 | 第17-19页 |
·蛋白质-多糖相分离的控制—理论预测 | 第19-23页 |
·Flory-Huggins(FH)理论及应用现状 | 第20-21页 |
·排空相互作用理论 | 第21-23页 |
·排空相互作用理论的原理及相关的重要参数 | 第21-22页 |
·排空相互作用理论的应用现状 | 第22-23页 |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23-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1页 |
第二章 浓度,离子强度和冷冻干燥方法对大豆蛋白热诱导聚集的影响 | 第31-52页 |
·前言 | 第31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1-33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样品主要成分分析 | 第33页 |
·原料的制备 | 第33-34页 |
·脱脂豆粕的醇洗 | 第33页 |
·大豆蛋白的制备 | 第33-34页 |
·大豆蛋白氮溶解指数(NSI)的测定 | 第34页 |
·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性测定 | 第34页 |
·热诱导大豆蛋白聚集体的制备 | 第34页 |
·SDS-PAGE | 第34-35页 |
·SEC-HPLC研究天然大豆蛋白及其聚集体的相对分子量分布 | 第35页 |
·DLS研究天然大豆蛋白及其聚集体的粒径分布 | 第35-36页 |
·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zeta电位 | 第3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6-48页 |
·大豆蛋白的表征 | 第36-37页 |
·大豆蛋白的特征 | 第36页 |
·天然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性 | 第36-37页 |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37-38页 |
·离子强度为0时大豆蛋白的聚集 | 第38-43页 |
·大豆蛋白及其聚集体的分子量分布 | 第38-41页 |
·大豆蛋白及其聚集体的粒径分布 | 第41-43页 |
·高离子强度下大豆蛋白的聚集 | 第43-45页 |
·高离子强度下大豆蛋白聚集体的分子量分布及粒径分布 | 第43-45页 |
·高离子强度下大豆蛋白聚集体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5页 |
·冷冻干燥对大豆蛋白聚集的影响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三章 大豆蛋白热聚集体和K-卡拉胶混合物的相行为及微观结构的研究 | 第52-69页 |
·前言 | 第52-53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3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热诱导大豆蛋白聚集体的制备 | 第53-54页 |
·K-卡拉胶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相图的确定 | 第54页 |
·微观结构观察和图像分析 | 第54-55页 |
·动态模量(G',G")以及混合体系粘度的确定 | 第55-56页 |
·相分离体系粒径的测量 | 第5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6-65页 |
·大豆蛋白/卡拉胶体系的相图 | 第56-58页 |
·微观结构观察(CLSM)和图像分析 | 第58-62页 |
·大豆蛋白/卡拉胶相分离混合物的流变学性质 | 第62-65页 |
·剪切速率-粘度曲线 | 第62-63页 |
·大豆蛋白/卡拉胶相分离混合物动态模量的变化 | 第63-65页 |
·相分离体系的粒径分析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四章 多糖分子量对大豆蛋白聚集体/葡聚糖混合体系相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9-88页 |
·前言 | 第6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9-70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69-70页 |
·主要仪器 | 第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热诱导大豆蛋白聚集体的制备 | 第70页 |
·葡聚糖溶液的制备 | 第70-71页 |
·相图的确定 | 第71页 |
·微观结构观察和图像分析 | 第71页 |
·相分离混合物流变性质的测定 | 第7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1-84页 |
·大豆蛋白/葡聚糖体系的相图 | 第71-76页 |
·大豆蛋白/DT1#混合体系的相图 | 第71-74页 |
·大豆蛋白/DT2#混合体系的相图 | 第74-76页 |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 | 第76-82页 |
·大豆蛋白/DT1#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及图像分析 | 第76-79页 |
·大豆蛋白/DT2#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及图像分析 | 第79-81页 |
·大豆蛋白/葡聚糖混合体系相分离不同阶段的微观结构 | 第81-82页 |
·大豆蛋白/葡聚糖相分离混合物的动态模量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第五章 离子强度对大豆蛋白聚集体/葡聚糖混合体系的相行为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88-106页 |
·前言 | 第88-8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89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89页 |
·主要仪器 | 第89页 |
·实验方法 | 第89-91页 |
·不同离子强度下热诱导大豆蛋白聚集体的制备 | 第90页 |
·葡聚糖溶液的制备 | 第90页 |
·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zeta电位 | 第90页 |
·SEC-HPLC研究non-SA的相对分子量分布 | 第90页 |
·激光光散射研究non-SA的粒径分布 | 第90页 |
·相图的确定 | 第90页 |
·微观结构观察 | 第90-91页 |
·相分离混合物流变性质的测定 | 第9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91-102页 |
·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zeta电位 | 第91页 |
·Non-SA的分子量分布 | 第91-92页 |
·Non-SA的粒径分布 | 第92-93页 |
·不同离子强度下的聚集体与葡聚糖2#的相图 | 第93-97页 |
·微观结构观察 | 第97-100页 |
·不同离子强度下形成的大豆蛋白聚集体/葡聚糖相分离混合物的动态模量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第六章 大豆蛋白聚集体-多糖混合体系相边界的理论预测 | 第106-127页 |
·前言 | 第106页 |
·理论背景 | 第106-109页 |
·静态光散射及其测定原理 | 第106-107页 |
·排空相互作用理论-Vrij理论模型 | 第107-10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09-110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09-110页 |
·主要仪器 | 第110页 |
·实验方法 | 第110-111页 |
·葡聚糖溶液的制备 | 第110页 |
·葡聚糖分子量分布 | 第110页 |
·静态光散射的测定 | 第110-111页 |
·大豆蛋白及其聚集体的粘度分析 | 第11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2页 |
·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 | 第111-113页 |
·静态光散射测定结果 | 第113-115页 |
·大豆蛋白及其不同聚集体的相对粘度 | 第115-117页 |
·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与大豆蛋白及其聚集体的混合体系的相边界计算 | 第117-119页 |
·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大豆蛋白聚集体与葡聚糖混合体系的相边界计算 | 第119-120页 |
·大豆蛋白及其聚集体与K-卡拉胶混合体系的相边界计算 | 第120-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主要结论 | 第127-129页 |
展望 | 第129-13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2-133页 |
附录1 | 第133-134页 |
附录2 | 第134-135页 |
附录3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