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刺梨简介 | 第9-11页 |
| ·刺梨的植物习性及分布 | 第9页 |
| ·刺梨的营养成份 | 第9-10页 |
| ·刺梨的生理功能 | 第10-11页 |
| ·刺梨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刺梨产品简介 | 第11-12页 |
| ·目前刺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2-14页 |
| ·立题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2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14-15页 |
|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 ·主要仪器 | 第14-15页 |
| ·方法 | 第15-2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刺梨汁中Vc 含量 | 第15-17页 |
| ·高Vc 含量刺梨口服液制备工艺 | 第17页 |
| ·打浆步骤对刺梨中Vc 含量的影响 | 第17页 |
| ·澄清剂的选择 | 第17页 |
| ·植酸对刺梨汁中Vc 含量及样品色泽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杀菌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18-19页 |
| ·高Vc 含量刺梨口服液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 第19-20页 |
| ·刺梨中维生素C 无氧降解动力学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刺梨汁中VC 含量 | 第22-23页 |
| ·刺梨中Vc 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 第22-23页 |
|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 第23页 |
| ·添加抗氧化剂控制VC 损失的效果 | 第23-24页 |
| ·不同澄清剂对刺梨汁澄清效果的比较 | 第24-26页 |
| ·添加植酸对刺梨汁中VC 含量及样品透光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 ·不同杀菌方式对刺梨汁中VC 含量、相关理化性质和色泽的影响 | 第28-30页 |
| ·不同杀菌方式对刺梨汁中Vc 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杀菌方式对刺梨汁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9页 |
| ·不同杀菌方式对刺梨汁色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刺梨汁中芳香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 ·高VC 含量刺梨口服液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 第31-35页 |
| ·质量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 | 第31-34页 |
| ·原料验收 | 第32页 |
| ·打浆 | 第32-33页 |
| ·筛滤 | 第33页 |
| ·澄清 | 第33页 |
| ·杀菌 | 第33-34页 |
| ·保藏 | 第34页 |
| ·影响Vc 含量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 第34页 |
| ·建立关键限值 | 第34页 |
| ·CQCP1 刺梨果实验收 | 第34页 |
| ·CQCP2 打浆 | 第34页 |
| ·CQCP3 杀菌 | 第34页 |
|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监控 | 第34-35页 |
| ·纠偏措施 | 第35页 |
| ·受控状态下高Vc 含量刺梨口服液的质量指标 | 第35页 |
| ·温度对刺梨汁中VC 无氧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35-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附录 | 第43-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