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 1 小米糠概述 | 第16页 | 
| 2 小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2.1 小米糠中的脂肪 | 第16-17页 | 
| 2.2 小米糠中的膳食纤维和多糖 | 第17-18页 | 
| 2.3 小米糠中的酚类物质 | 第18页 | 
| 2.4 小米糠中的蛋白质和多肽 | 第18-19页 | 
| 3 天然抗氧化物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3.1 直接提取物 | 第19-20页 | 
| 3.2 酶解产物 | 第20页 | 
| 3.3 发酵产物 | 第20-21页 | 
| 4 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 4.1 对脂质氧化的检测 | 第21-22页 | 
| 4.2 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检测 | 第22页 | 
| 4.3 对还原能力的检测 | 第22页 | 
| 4.4 对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检测 | 第22-23页 | 
| 5 天然抗氧化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 第23页 | 
|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7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2页 | 
| 第二章 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小米糠产抗氧化物工艺优化 | 第32-5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1.1 菌种、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 1.2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1.3 方法 | 第33-35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 2.1 小米糠固态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 第35-41页 | 
| 2.2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 2.3 响应曲面法试验结果 | 第42-46页 | 
| 3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小米糠固态发酵产抗氧化活性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 | 第50-70页 | 
| 1 料与方法 | 第51-56页 | 
| 1.1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 1.2 主要仪器 | 第51页 | 
| 1.3 方法 | 第51-56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 2.1 小米糠固态发酵前后抗氧化活性及主要抗氧化成分的比较 | 第56-58页 | 
| 2.2 小米糠固态发酵后主要抗氧化物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 | 第58-63页 | 
| 2.3 多糖、多肽和多酚与小米糠发酵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 第63-64页 | 
| 3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第四章 小米糠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 第70-8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4页 | 
| 1.1 主要试剂 | 第71页 | 
| 1.2 主要仪器 | 第71页 | 
| 1.3 方法 | 第71-74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4-82页 | 
| 2.1 萃取法 | 第74-75页 | 
| 2.2 全波长扫描 | 第75-76页 | 
| 2.3 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 | 第76-78页 | 
| 2.4 分析型液相纯度验证 | 第78页 | 
| 2.5 P2分离纯化过程中各步骤提取率及抗氧化能力比较 | 第78-79页 | 
| 2.6 LC-MS/MS结构鉴定 | 第79-81页 | 
| 2.7 小米糠抗氧化肽与谷胱甘肽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 第81-82页 | 
| 3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86-88页 | 
| 全文结论 | 第88-90页 | 
| 创新点 | 第90-92页 | 
| 展望 | 第92-9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