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一) 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第10页 |
(二) 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 | 第10-12页 |
(二) 国内研究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文献法 | 第13页 |
(二) 访谈法 | 第13-14页 |
(三) 观察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15-19页 |
一、总体现状概述 | 第15-17页 |
(一) 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 第15页 |
(二)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三) 问卷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 | 第16-17页 |
二、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 第17-18页 |
三、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一、挖掘阅读材料的批判空间的意识不强 | 第19页 |
二、教学过程的启发性不足,学生生成能力低 | 第19-20页 |
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评价重视不足 | 第20页 |
第三节 初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缺失的成因分析 | 第20-23页 |
一、外在因素 | 第20-21页 |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二) 中国现有考试制度的制约 | 第21页 |
(三) 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限制 | 第21页 |
二、内部因素 | 第21-23页 |
(一) 学生本身的知识背景 | 第21-22页 |
(二) 学生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兴趣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构建批判性思维发展平台,精选阅读教学内容的策略 | 第23-30页 |
第一节 深入挖掘文本,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 第23-25页 |
一、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 第23-24页 |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聚焦经典文本的批判性质疑与理性建构 | 第25-30页 |
一、阅读心理学 | 第25-26页 |
二、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创意教学法,打破经典文本的思维定势 | 第26-28页 |
三、从郭初阳的经典案例看对文本的批判性解读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多层面训练思维方式,生发创生课堂流程的策略 | 第30-48页 |
第一节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批判性思考 | 第30-36页 |
一、巧设问题法,激活思维 | 第30-32页 |
(一) 可以利用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矛盾设问 | 第31页 |
(二)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设套路 | 第31页 |
(三)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有思考的空间 | 第31-32页 |
二、活用阅读法,培植思维 | 第32-33页 |
(一) 默读与批注相结合法 | 第32页 |
(二) 分角色朗读法 | 第32-33页 |
三、习题探究法,发展思维 | 第33-36页 |
(一) 阅读习题应具备探究性 | 第33页 |
(二) 阅读习题要富有语文味 | 第33-34页 |
(三) 阅读习题需具有批判性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在多重对话过程中生发创生课堂 | 第36-41页 |
一、创设合作互动的课堂氛围,营造自由宽松的心理空间 | 第36-38页 |
二、鼓励质疑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 | 第38-40页 |
三、因势追问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刻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引导阅读反思,培养内省式思维 | 第41-45页 |
一、引导反思、启迪内省 | 第41-42页 |
二、教学相长,互学共生 | 第42-43页 |
三、我的教学实践反馈 | 第43-45页 |
第四节 训练对比阅读,培养求同与求异思维 | 第45-48页 |
一、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式 | 第45-46页 |
二、群文比较阅读教学实践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促进批判性思维,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的策略 | 第48-54页 |
第一节 教师的教学评价基本准则 | 第48-50页 |
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 第48-49页 |
二、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 | 第49-50页 |
三、以质性描述统整量化标准 | 第50页 |
第二节 建构阅读能力评价内容框架,突出阅读批判创造能力的考查 | 第50-54页 |
一、提倡表现性评价方式 | 第51页 |
二、建立多元化的阅读能力评价工具体系 | 第51-54页 |
(一) 教师使用的评价工具 | 第51-52页 |
(二) 学生使用的评价工具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今后教育的启示 | 第54-58页 |
第一节 对今后教学方式的启示 | 第54-55页 |
一、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第54页 |
二、要重视民生平等的对话式教学模式 | 第54-55页 |
三、要重视批判性思维课程化,关注隐性课程的建设 | 第55页 |
第二节 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 第55-58页 |
一、要重视教师自我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55-56页 |
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解读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