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旅游地理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 | 第9页 |
2.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 第9页 |
3.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9页 |
4.旅游地理教学方面的研究需求迫切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促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 第10页 |
2.有助于旅游地理教材和实践课程的进一步研究 | 第10页 |
3.有助于教师开发旅游地理课程资源 | 第10页 |
4.培养学生的旅游素养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二、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概念内涵 | 第14-15页 |
1.旅游地理的概念 | 第14页 |
2.实践教学的概念 | 第14页 |
3.教学设计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杜威的活动教学 | 第15页 |
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 第15页 |
3.陈鹤琴的“活教育” | 第15页 |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15-17页 |
三、高中旅游地理课程教材分析 | 第17-24页 |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 第17-19页 |
(二)教材宏观分析 | 第19页 |
(三)教材微观分析 | 第19-20页 |
(四)教材中的活动式课文系统分析 | 第20-22页 |
1.活动式课文分类比较 | 第20-21页 |
2.旅游资源的素材来源分析 | 第21-22页 |
(五)旅游实践活动的分类 | 第22-24页 |
1.观赏体验类旅游实践活动 | 第22页 |
2.评价交流类旅游实践活动 | 第22-23页 |
3.收集调查类旅游实践活动 | 第23页 |
4.规划设计类旅游实践活动 | 第23-24页 |
四、高中旅游地理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4-34页 |
(一)调查设计思路 | 第24-25页 |
1.调查设计的目的 | 第24页 |
2.调查设计的步骤 | 第24-25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25-26页 |
1.问卷调查 | 第25页 |
2.访谈法 | 第25-26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34页 |
1.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第26-31页 |
2.访谈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五、高中旅游地理实践教学设计 | 第34-51页 |
(一)旅游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 | 第34-35页 |
1.课内课外结合原则 | 第34页 |
2.积极参与原则 | 第34页 |
3.方法适宜原则 | 第34页 |
4.学生中心原则 | 第34-35页 |
5.创新性原则 | 第35页 |
(二)旅游地理实践教学设计 | 第35-48页 |
1.观赏体验类教学设计 | 第35-37页 |
2.评价交流类旅游地理实践教学设计 | 第37-40页 |
3.收集调查类旅游实践教学设计 | 第40-44页 |
4.规划设计类教学设计 | 第44-48页 |
(三)高中旅游地理实践教学设计的优化建议 | 第48-51页 |
1.斟酌选用整合教学模式 | 第48页 |
2.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 | 第48-49页 |
3.有效提炼教学目标 | 第49页 |
4.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 第49页 |
5.合理组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 第49-50页 |
6.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和利用乡土教材 | 第50页 |
7.综合设计教学评价 | 第50-51页 |
六、结论和讨论 | 第51-53页 |
(一)结论 | 第51页 |
(二)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