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紫薯概况 | 第11页 |
1.2 紫薯中的花色苷 | 第11-12页 |
1.3 紫薯花色苷的提取、纯化与分析 | 第12-18页 |
1.3.1 紫薯花色苷的提取方法 | 第12-16页 |
1.3.2 紫薯花色苷的纯化 | 第16-17页 |
1.3.3 花色苷的含量测定 | 第17页 |
1.3.4 花色苷的组分分析 | 第17-18页 |
1.4 紫薯花色苷的生理活性 | 第18-20页 |
1.4.1 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 | 第18-19页 |
1.4.2 抗突变活性 | 第19页 |
1.4.3 抑菌性 | 第19页 |
1.4.4 减轻肝功能障碍 | 第19页 |
1.4.5 其他 | 第19-20页 |
1.5 紫薯花色苷的理化性质 | 第20-21页 |
1.5.1 溶解性 | 第20页 |
1.5.2 稳定性 | 第20-21页 |
1.6 紫薯花色苷的应用 | 第21页 |
1.7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响应面联合因子设计优化提取紫薯花色苷 | 第23-32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2.1 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2.3.1 紫薯干粉水分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3.2 不同溶剂对紫薯花色苷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提取溶剂pH对紫薯花色苷提取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4 2~4因子设计和结果 | 第27-28页 |
2.3.5 最速上升实验及结果 | 第28页 |
2.3.6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实验结果 | 第28-31页 |
2.3.7 紫著花色苷提取次数确定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紫薯花色苷的分离纯化 | 第32-49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2.4 两种树脂对紫薯花色苷的静态吸附及解吸实验 | 第34-35页 |
3.2.5 两种树脂对紫薯花色苷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 | 第35-36页 |
3.2.6 紫害花色苷色价、回收率及纯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3.3.1 紫薯花色苷吸收光谱 | 第37-38页 |
3.3.2 紫薯花色苷的工作曲线 | 第38-39页 |
3.3.3 两种树脂对紫薯花色苷的静态吸附及解吸实验 | 第39-43页 |
3.3.4 两种树脂对紫薯花色苷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 | 第43-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4 紫薯花色苷组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9-66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49-51页 |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4.2.3 HPLC法测定紫薯花色苷组分 | 第50页 |
4.2.4 清除DPPH·自由基的测定 | 第50-51页 |
4.2.5 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测定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4页 |
4.3.1 HPLC法测定紫薯花色苷组分 | 第51-61页 |
4.3.2 紫薯花色苷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61-62页 |
4.3.3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