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范围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4-15页 |
二、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 第15-21页 |
(一) 现代民族声乐的内涵 | 第15-16页 |
1. 民族声乐定义 | 第15页 |
2. 现代民族声乐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 | 第16-21页 |
1. 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 | 第16-18页 |
2. 20 世纪90 年代的发展 | 第18-19页 |
3. 进入21 世纪后的发展 | 第19-21页 |
三、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 | 第21-32页 |
(一) 中西融合 | 第21-24页 |
1. 技术的融合 | 第21-23页 |
2. 观念的融合 | 第23-24页 |
(二) 民族融合 | 第24-26页 |
1. 多民族的主流唱法 | 第24-25页 |
2. 多民族的主体审美 | 第25-26页 |
(三) 音乐融合 | 第26-29页 |
1. 民族音乐的融合 | 第26-27页 |
2. 民间唱法的融合 | 第27-28页 |
3. 世界音乐的融合 | 第28-29页 |
(四) 文化融合 | 第29-32页 |
1. 以汉族为中心的多元声乐文化融合 | 第29-30页 |
2. 以多元文化为根基的多元唱法融合 | 第30-32页 |
四、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 第32-39页 |
(一) 综合化的音乐特点 | 第32-34页 |
1. 各民族独特音乐风格的演唱 | 第32-33页 |
2. 多民族综合音乐风格的演唱 | 第33-34页 |
(二) 共性化的声音特点 | 第34-39页 |
1. 明亮靠前的声线 | 第34-35页 |
2. 韵味浓厚的润腔 | 第35-36页 |
3. 字正腔圆的咬字 | 第36-37页 |
4. 声区统一的演唱 | 第37-39页 |
五、现代民族声乐主流唱法的现实意义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