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1页 |
1 胶原 | 第15-21页 |
1.1 胶原的概述 | 第15页 |
1.2 胶原的分类 | 第15-16页 |
1.3 胶原的氨基酸和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1.4 胶原的提取 | 第17-18页 |
1.5 胶原、明胶与胶原蛋白 | 第18-19页 |
1.6 胶原与胶原蛋白的应用 | 第19-21页 |
1.6.1 在医学与临床的应用 | 第20页 |
1.6.2 在美容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3 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第21页 |
2 水产胶原 | 第21-24页 |
2.1 水产胶原的资源利用现状 | 第21-22页 |
2.2 水产胶原的特点 | 第22-23页 |
2.2.1 水产胶原的结构特点 | 第22页 |
2.2.2 水产胶原的提取 | 第22-23页 |
2.3 水产胶原肽的生物活性 | 第23-24页 |
3 胶原肽与美容护肤 | 第24-26页 |
3.1 胶原肽的优点 | 第24-25页 |
3.2 胶原肽的护肤功效 | 第25-26页 |
4 皮肤保湿与老化 | 第26-29页 |
4.1 皮肤的概述 | 第26-27页 |
4.2 皮肤的保湿系统 | 第27-28页 |
4.2.1 皮肤的生理结构与保湿 | 第27页 |
4.2.2 皮肤中的天然保湿因子 | 第27-28页 |
4.2.3 化妆品中常用的保湿剂 | 第28页 |
4.3 皮肤的老化 | 第28-29页 |
5 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鳕鱼皮胶原肽的制备 | 第31-44页 |
1 引言 | 第31页 |
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1-33页 |
2.1 材料和试剂 | 第31-32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3 试剂配制 | 第32-33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3.1 鳕鱼皮胶原蛋白的成分测定 | 第33页 |
3.2 不同分子量胶原肽的制备 | 第33-35页 |
3.2.1 胶原肽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2 胶原肽分子量的测定 | 第34页 |
3.2.3 胶原肽的超滤分离 | 第34-35页 |
3.3 胶原蛋白和胶原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测定 | 第35页 |
3.3.1 吸湿性的测定 | 第35页 |
3.3.2 保湿性的测定 | 第35页 |
3.4 胶原蛋白和胶原肽的体表保湿效果评价 | 第35-3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4.1 鳕鱼皮胶原蛋白基本成分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4.2 酶解胶原肽的分子量测定 | 第37-39页 |
4.2.1 标准样品分子量标准曲线 | 第37页 |
4.2.2 酶解胶原肽的分子量 | 第37-38页 |
4.2.3 酶解胶原肽的基本成分 | 第38-39页 |
4.3 吸湿性 | 第39-40页 |
4.4 保湿性 | 第40-42页 |
4.5 体表保湿效果评价 | 第42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鳕鱼皮胶原蛋白和胶原肽的透皮吸收性 | 第44-54页 |
1 引言 | 第44页 |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3 试验方法 | 第45-48页 |
3.1 胶原蛋白和胶原肽透皮吸收性的测定 | 第45-47页 |
3.1.1 离体小鼠皮肤的制备 | 第45页 |
3.1.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3.1.3 时间对胶原蛋白和胶原肽透皮吸收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1.4 分子量对胶原蛋白和胶原肽透皮吸收性的影响 | 第47页 |
3.1.5 浓度对胶原肽透皮吸收性的影响 | 第47页 |
3.1.6 pH 对胶原肽透皮吸收性的影响 | 第47页 |
3.2 FITC 标记胶原蛋白和胶原肽的透皮吸收过程 | 第47-48页 |
3.2.1 FITC 标记胶原蛋白和胶原肽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2 混合标记物的分离纯化 | 第48页 |
3.2.3 FITC-胶原蛋白、FITC-胶原肽的透皮过程 | 第48页 |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4.1 分子量对透皮吸收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 时间对透皮吸收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浓度对透皮吸收性的影响 | 第50页 |
4.4 pH 对透皮吸收性的影响 | 第50页 |
4.5 胶原蛋白和胶原肽的透皮过程 | 第50-52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鳕鱼皮胶原肽对衰老皮肤的保湿护肤效果 | 第54-65页 |
1 引言 | 第54页 |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3 试验方法 | 第55-57页 |
3.1 动物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3.2 小鼠皮肤水分含量测定 | 第55页 |
3.3 小鼠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55-56页 |
3.4 小鼠皮肤组织匀浆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56页 |
3.5 小鼠皮肤中 SOD、MDA 含量测定 | 第56页 |
3.6 小鼠皮肤中透明质酸含量测定 | 第56页 |
3.7 小鼠皮肤的表观特征观察 | 第56页 |
3.8 皮肤组织标本的染色 | 第56-57页 |
3.8.1 皮肤组织标本的制作 | 第56-57页 |
3.8.2 HE 染色 | 第57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3页 |
4.1 胶原肽对小鼠皮肤水分含量影响 | 第57-58页 |
4.2 原肽对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影响 | 第58-59页 |
4.3 胶原肽对小鼠皮肤中 SOD、MDA 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胶原肽对小鼠皮肤中 HA 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 小鼠皮肤的表观特征 | 第61-62页 |
4.6 皮肤组织一般形态学变化 | 第62-6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鳕鱼皮胶原肽保湿护肤性质的应用 | 第65-74页 |
1 引言 | 第65页 |
2 实验器材和仪器 | 第65-66页 |
2.1 材料和试剂 | 第65-66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6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6-69页 |
3.1 胶原肽保湿霜的配制 | 第66-67页 |
3.1.1 胶原肽保湿霜的配方 | 第66-67页 |
3.1.2 制备工艺 | 第67页 |
3.2 胶原肽保湿霜产品性能评价 | 第67-68页 |
3.3 胶原肽保湿霜的保湿护肤效果评价 | 第68-69页 |
3.3.1 小鼠衰老皮肤模型的建立 | 第68页 |
3.3.2 小鼠皮肤水分含量测定 | 第68页 |
3.3.3 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68页 |
3.3.4 小鼠皮肤中透明质酸含量测定 | 第68-69页 |
3.3.5 小鼠皮肤的表观特征观察 | 第69页 |
3.3.6 皮肤组织标本的染色 | 第69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4.1 胶原肽保湿霜的产品性能评价 | 第69页 |
4.2 胶原肽保湿霜的保湿护肤效果评价 | 第69-72页 |
4.2.1 胶原肽保湿霜对小鼠皮肤含水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3 胶原肽保湿霜对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4 胶原肽保湿霜对小鼠皮肤中 HA 的影响 | 第71页 |
4.2.5 小鼠皮肤的表观特征 | 第71-72页 |
4.2.6 皮肤组织一般形态学 | 第72页 |
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总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