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的移动学习实践研究--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7页
        1.1.1 国际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1.1.2 教育部倡导网络化课程的开发第14页
        1.1.3 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第14-15页
        1.1.4 国内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第15-16页
        1.1.5 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 研究问题第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7-18页
        1.3.2 个案研究法第18页
        1.3.3 问卷调查法第18页
    1.4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5.1 研究目的第19页
        1.5.2 研究意义第19页
    1.6 研究的创新性第19-20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0-38页
    2.1 移动学习概念界定第20-21页
    2.2 移动学习的特征第21-22页
        2.2.1 移动性第21页
        2.2.2 便捷性第21页
        2.2.3 交互性第21页
        2.2.4 非正式第21-22页
        2.2.5 个性化第22页
    2.3 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第22-27页
        2.3.1 移动学习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2.3.2 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第24-25页
        2.3.3 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现状第25-27页
    2.4 微格教学的相关概述第27-32页
        2.4.1 微格教学的概念第27-28页
        2.4.2 微格教学的特点第28-29页
        2.4.3 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第29-31页
        2.4.4 微格教学的研究现状第31-32页
    2.5 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概述第32-35页
        2.5.1 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第32-33页
        2.5.2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第33-34页
        2.5.3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微格教学的优势第34-35页
    2.6 理论基础第35-38页
        2.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35页
        2.6.2 非正式学习理论第35-36页
        2.6.3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第36-37页
        2.6.4 混合学习理论第37-38页
3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的移动学习相关分析第38-42页
    3.1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的移动学习可行性分析第38-39页
        3.1.1 相关技术第38页
        3.1.2 学习对象第38-39页
        3.1.3 学习资源第39页
    3.2 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原则第39-42页
        3.2.1 准确定位原则第40页
        3.2.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第40页
        3.2.3 及时性原则第40-41页
        3.2.4 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原则第41页
        3.2.5 界面操作简单原则第41-42页
4 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与内容设计第42-50页
    4.1 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第42-43页
        4.1.1 申请微信公众账号第42-43页
        4.1.2 宣传微信公众号第43页
    4.2 微信公众平台内容设计第43-48页
        4.2.1 界面设计第44-45页
        4.2.2 导航设计第45页
        4.2.3 “教法威课微like”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介绍第45-48页
    4.3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的优势第48-50页
        4.3.1 实施的便利性第48页
        4.3.2 交流的高效性第48-49页
        4.3.3 资源的整合性第49-50页
5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的移动学习教学实践第50-58页
    5.1 前期分析第50-51页
        5.1.1 学习者分析第50页
        5.1.2 学习者需求分析第50-51页
        5.1.3 课程分析第51页
        5.1.4 教学环境分析第51页
    5.2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的移动学习的流程图第51-53页
    5.3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的移动学习教学实践—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例第53-58页
        5.3.1 课前阶段第53-56页
        5.3.2 课堂阶段第56页
        5.3.3 课后阶段第56-58页
6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进行移动学习的问卷调查第58-66页
    6.1 调查问卷设计第58页
        6.1.1 调查问卷设计目的和内容第58页
        6.1.2 调查对象与方法第58页
    6.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58-64页
        6.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第58页
        6.2.2 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情况调查第58-59页
        6.2.3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微格教学的移动学习的态度调查第59-60页
        6.2.4 微信公众平台的辅助微格教学效果第60-61页
        6.2.5 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资料掌握情况第61页
        6.2.6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评价第61-63页
        6.2.7 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效果评价第63-64页
        6.2.8 继续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态度调查第64页
    6.3 调查结果总结第64-6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7.1 研究结论第66页
    7.2 本文的局限性第66-67页
    7.3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1微信公众辅助微格教学的移动学习实践效果调查表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营企业社会工作站运作模式探究--基于天津鑫茂科技园社会工作站实例
下一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自尊为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