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黄帝内经》模糊语英译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3.1 完善《内经》模糊语的英译研究 | 第10页 |
3.2 促进翻译适应选择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 第10页 |
3.3 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推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2-16页 |
1. 《内经》英译本及其述评研究 | 第12-14页 |
1.1 《内经》英译本研究 | 第12-13页 |
1.2 《内经》英译本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2. 模糊语及中医模糊语 | 第14-16页 |
2.1 模糊语及其研究现状 | 第14页 |
2.2 中医模糊语及其英译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第16-20页 |
1. 翻译适应选择论 | 第16-17页 |
1.1 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述 | 第16页 |
1.2 翻译适应选择论相关概念及内涵 | 第16-17页 |
1.2.1 翻译生态环境 | 第16页 |
1.2.2 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 第16-17页 |
1.2.3 整合适应选择度 | 第17页 |
1.2.4 译者主导 | 第17页 |
2. 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导下的英译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3.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中医古籍英译的研究简述 | 第18-20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 选材 | 第20页 |
1.1 《内经》原本的选择 | 第20页 |
1.2 《内经》译本的选择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1 文献分析法 | 第20-21页 |
2.2 系统抽样法 | 第21页 |
2.3 分析比较法 | 第21页 |
2.4 归纳总结法 | 第21-2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2-44页 |
1.《内经》模糊语英译实例探讨 | 第22-39页 |
1.1 中医语言比喻类模糊语英译 | 第22-31页 |
1.1.1 明喻类模糊语 | 第22-27页 |
1.1.2 暗喻类模糊语 | 第27-29页 |
1.1.3 借喻类模糊语 | 第29-31页 |
1.2 中医语言数词类模糊语 | 第31-35页 |
1.2.1 近似数词 | 第31-34页 |
1.2.2 乘积数词 | 第34-35页 |
1.2.3 倍数数词 | 第35页 |
1.3 中医委婉语类模糊语 | 第35-39页 |
1.3.1 象征不幸之事的模糊语 | 第36页 |
1.3.2 表器官与生理病理现象的模糊语 | 第36-38页 |
1.3.3 表病情及状态的模糊语 | 第38-39页 |
2. 《内经》模糊语英译策略分析 | 第39-44页 |
2.1 李本、威本和吴本模糊语英译策略方法分析 | 第39-41页 |
2.2 《内经》模糊语英译策略方法分析 | 第41-4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4-46页 |
1. 本文结论 | 第44-45页 |
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