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文献中的前科学概念 | 第16-28页 |
一、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分类 | 第16页 |
二、前科学概念的定义 | 第16-18页 |
三、前科学概念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8-19页 |
四、地球概念的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一) 地球概念研究的概况 | 第19-22页 |
(二) 地球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22-28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研究实施过程 | 第28-33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一) 儿童 | 第28页 |
(二) 教师 | 第28-29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2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一) 情景式访谈 | 第29-30页 |
(二) 半结构化访谈法 | 第30页 |
(三) 实物分析法 | 第30页 |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30-32页 |
(一) 对儿童的测查 | 第30-31页 |
(二) 对教师的测查 | 第31-32页 |
五、数据整理的方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3-61页 |
一、3-5 岁儿童对地球概念是有认识的 | 第33-37页 |
二、3-5 岁儿童对于地球概念的观念 | 第37-40页 |
(一) 儿童对地球的第一种观念 | 第37-38页 |
(二) 儿童对地球的第二种观念 | 第38-39页 |
(三) 儿童对地球的第三种观念 | 第39-40页 |
三、3―5 岁儿童的地球概念模型 | 第40-47页 |
(一) 圆形地球 | 第41-43页 |
(二) 中空地球 | 第43-44页 |
(三) 人球分离模式 | 第44-45页 |
(四) 星系地球 | 第45-47页 |
四、3-5 岁学前儿童地球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 第47-52页 |
(一) 3-5 岁儿童地球心理模型的发展水平 | 第47-49页 |
(二)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具有个体差异性 | 第49-50页 |
(三) 儿童个体的前科学概念具有矛盾性 | 第50-51页 |
(四)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在一定时期具有稳定性 | 第51-52页 |
五、来自教师的声音 | 第52-55页 |
(一) “儿童拥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 第52-53页 |
(二)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 | 第53-54页 |
(三) 传统教学面临挑战 | 第54页 |
(四) 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五) 概念教学的探索 | 第55页 |
六、影响儿童地球概念形成的因素 | 第55-61页 |
(一) 儿童自身认知水平导致对地球概念认识的片面性 | 第55-57页 |
(二) 儿童的机体成熟对获取地球概念的影响 | 第57页 |
(三) 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 | 第57-58页 |
(四) 学校教学活动对儿童形成科学概念的影响 | 第58页 |
(五) 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58-59页 |
(六) 外界媒体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七) 本土文化对儿童地球概念的影响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儿童前科学概念的幼儿园教学建议 | 第61-68页 |
一、尊重儿童的前科学概念 | 第62-63页 |
二、通过多种途径探查儿童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 第63-64页 |
三、正确对待儿童的信息 | 第64-65页 |
(一) 挖掘儿童语言信息背后的意义 | 第64-65页 |
(二) 细心观察儿童的非语言信息 | 第65页 |
四、给幼儿提供挑战自我认识的机会 | 第65页 |
五、“动手做科学,动嘴说科学” | 第65-66页 |
六、选择适合儿童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科学活动 | 第66-67页 |
七、创造多途径的科学学习环境 | 第67-68页 |
研究总结与反思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99页 |
后记 | 第99-101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