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沈阳市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目的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17页
        1.3.1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第11-15页
        1.3.2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研究第15-16页
        1.3.3 生活事件的研究第16-17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7-20页
    2.1 研究对象第17页
    2.2 研究工具第17-18页
        2.2.1 总体幸福感量表第17页
        2.2.2 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第17-18页
        2.2.3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第18页
    2.3 研究方法第18页
    2.4 问卷调查第18页
        2.4.1 预调查第18页
        2.4.2 正式调查第18页
    2.5 质量监控第18-19页
    2.6 统计学分析方法第19-20页
第三章 结果第20-26页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第20页
    3.2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第20-21页
    3.3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第21页
    3.4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年级差异第21-24页
    3.5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专业差异第24页
    3.7 特困与非特困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第24-25页
    3.8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第25-26页
第四章 讨论第26-39页
    4.1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观的总体情况第26-27页
    4.2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分析第27-28页
    4.3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年级差异分析第28-29页
    4.4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专业差异分析第29-30页
    4.5 特困医学生与非特困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第30-31页
    4.6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第31-32页
    4.7 提升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若干教育策略第32-38页
        4.7.1 结合专业特点强化医学生幸福教育第33-34页
        4.7.2 从幸福转型着力培养医学生感受幸福的健康心智第34-35页
        4.7.3 从社会支持放眼为医学生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幸福感支持体系第35-37页
        4.7.4 从感恩教育和志愿服务铺垫为医学生搭建幸福感提升平台第37-38页
    4.8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和展望第38-39页
        4.8.1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38页
        4.8.2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38-39页
第五章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7页
附录第47-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李渔的养生思想
下一篇:人体解剖学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究